“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钾肥年产能达到1075万吨(折氯化钾,下同),自给率达到50.3%,主要钾肥品种增加到6种,生产原料的突破、低品位固体钾矿利用、大型硫酸钾等钾肥装置建成投产、曼海姆技术升级版装置建成投产,使我国钾肥生产和加工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目前我国钾肥行业仍存在资源型钾肥产能不足、产品结构与营销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钾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十三五”时期,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绿色施用的“五绿战略”,应该是贯穿我国钾肥行业发展全程的主线。
在国内资源开发方面,要摸清我国可溶性钾资源家底,从国家层面深入研究,确定我国合理有效、可持续开发的规模。同时要加快利用国内资源丰富的难溶性钾资源,以此开发出钾硅钙肥(调理剂)等创新产品,构建我国长久的钾肥补充体系。
在境外基地建设方面,要有新思路、大举措。目前世界上发现有钾资源的只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却有160余个国家需要施用钾肥。对中国而言,去境外建设钾肥基地有两大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进口钾肥谈判的砝码,使我国钾肥进口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世界钾肥供应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增加获取钾肥定价权的砝码。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加快在世界钾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哈萨克斯坦、刚果(布)、老挝、加拿大、埃塞俄比亚、泰国等国家布局钾肥基地,保证我国钾肥可持续供应。
在钾肥进口方面,只要价格合理,就要鼓励适当进口周边国家优质的氯化钾、硫酸钾等资源型钾肥品种,让进口钾肥成为我国钾肥供应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时期,我国钾肥行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应重点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有效控制和化解加工型钾肥的过剩产能。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凡达不到污染物排放及能耗限额国家标准的落后产能,坚决依法依规淘汰;对生产经营困难、产能利用率低的小企业,逐步引导其主动退出;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二是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要注重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依托产业优势开发、打造精细钾化工产业链条,还要大力拓展钾盐钾肥的工业应用,拓宽应用渠道。
三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组建一批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合作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装备大力实施改造。
四是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鼓励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农化服务信息,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推动行业大数据的开放和应用;建立、健全行业监督及产品追溯系统,为产品质量和行业形象保驾护航;建好智能工厂示范工程。
五是加强农化服务,钾肥企业经营理念必须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农企对接、贴心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快推进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化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