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不少化工企业亏损,面对增速趋缓和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不少企业甚感焦虑。从各方面分析来看,这种新常态还会持续下去,企业须做好“熬”的心理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10年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企业上啥都赚钱,干啥都盈利。不少企业习惯了这种好日子,对正在到来的新常态有些不适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赚钱易可遇而不可求,而钱难赚才是常态。据笔者观察,不少化企老板见到一些行业专家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问,经济形势何时好转、价格何时回升等,对经济回升表现出十分急切的心态,而对经济可能出现的较长时期低落,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物质上都准备不足,
笔者以为,这种心态是很危险的。事实上,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缓”字必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字。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也将趋缓,而在这种形势下,化工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发展态势可想而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化工企业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快得起来。怎样在“缓”字大背景下破局,的确需要企业认真思考。或许,少数企业在“缓”势下可能出现逆增长,但笔者对大多数企业的建议是“熬”。
“熬”,对于每一个化企来说一定是痛苦的,但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据笔者了解,过去的2014年,行业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这种大面积亏损局面的出现,表现在不少化企对经济形势判断不清,对“熬”字缺乏理解所造成。事实上,面对需求不旺的经济下行压力,一些企业不仅不懂得“收缩兵力”,反而继续出击,扩大生产,结果造成价格更大幅度的下跌,库存量的更多增加;而一些精明的企业则懂得见好就收、蛰伏过冬,从而减少了企业亏损。可见,会不会“熬”,成为不少化企能否破局、怎样破局的关键点。
中国人对“熬”字的理解是十分清楚深刻的,就是准备较长时期地过紧日子、苦日子,就是准备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熬”是耐力和实力的体现,对化企来说,只有“熬”过冬天,才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春天。(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