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周知,生物农药是21世纪农药工业的新产业,代表着植物保护的大方向,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减少在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同时在示范推广生物农药应用的过程中,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将大幅度上升,有利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生物农药作为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之一,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进一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进程,降低农药在农副产品中的残留和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满足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生产对农业科技的重大需求,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生物农药是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植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生物农药的效果不可能象化学农药那么快速、有效,但它们的防效是持久的、稳定的。由于农民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首先考虑效果好坏,其次是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基本不考虑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问题,对生物农药的优点和可持续控制作用缺乏感性认识,加上生物农药的毒性低、药效相对慢等弱点和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农民对生物农药的优越性认识不足。
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引导和指导农民科学使用生物农药。
一是生物农药不宜在温度过低时使用。有些农户在施用生物活体农药时,不注意环境因素,不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条件下施用,甚至在冬天和早春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施用,故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这是因为,生物农药施用时都要求较高的温度。试验表明,在25℃~30℃之间,喷施后的生物活体农药防治效果要比在10℃~15℃之间的高出1~2倍。
二是生物农药不宜在干燥的天气下使用。如晴天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前等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用,农户反映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够所致。如白僵菌,作为真菌杀虫剂,制剂主要含白僵活孢子,施用后通过直接接触虫体,或在用物上被害虫吃入消化道,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在虫体内繁殖,产生白僵菌素等,导致害虫缓慢死亡。死亡虫体上的菌丝和分生孢子,通过接触或借助于气流又传播至其它健康虫体上侵染,从而造成流行,引起大量个体死亡。落入土壤的白僵菌还能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再侵染虫体,继续起杀虫作用,后效明显。因此,最好选择阴天、雨后或早晨等湿度大时施用。
三是生物农药不宜在高温、强光下使用。如果没有避开高温、强太阳光的中午施用,引起药效下降。这是因为生物活体农药,最怕强太阳光照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而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性降效作用,因此要选择在下午4点钟以后或者阴天使用,效果会大大发挥。
四是生物农药不宜在暴雨时使用。使用后遭大雨冲刷。芽孢最怕大暴雨冲刷,因为暴雨会将喷施的菌液冲刷掉。如果喷施后﹙5~6小时后﹚遇到小雨,不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可提高防效作用,因为小雨对芽孢发芽大为有利,害虫一旦食后会加速其死亡。所以要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施用时间。
五是生物农药不宜与杀菌剂混用。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但作为一种活体真菌,如果与杀菌剂混用,它们会被杀菌剂致死,自然失去杀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