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3300多万公顷, 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今年我国水稻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重于2011年,预计发生面积15亿亩次,同比增加5%。其中,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主,全国大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4亿亩次,同比增加5%。
在全球水稻用农药中,杀虫剂10.3亿美元,占整个杀虫剂市场的13%,占水稻用农药市场的34.3%。我国水稻杀虫剂用量,占农药使用总量的10%,占农用杀虫剂使用量的20%。因此,中外农化企业都把眼光瞄准中国水稻杀虫剂这个大市场。
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难以防治的三大害虫,2007年以前我国主要靠甲胺磷防治。甲胺磷退市前是我国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骨干品种,在其禁用前的2006年产量达7.2万吨,其中用于水稻虫害防治约3万吨(折百)左右。2007年1月1日甲胺磷作为高毒农药被禁用,使水稻杀虫剂市场有3万吨甲胺磷退市后的空缺,未来3至5年内留下70亿元的缺口。2007年以后的3年中, 甲胺磷替代品种使用量大幅度上升。近几年位列10位的水稻杀虫剂品种依次为:吡虫啉、氟虫腈、杀螟丹、毒死蜱、克百威、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噻嗪酮和醚菊酯。其中因价格远高于甲胺磷而销路不畅的毒死蜱使用量增加近1倍,每年全国约有6000~9000吨的原药需求量。氟虫腈使用量增加2倍,噻嗪酮使用量增加5倍以上。近年来阿维菌素在南方各省崛起,销售量独占螫头,主要原因是阿维菌素的广谱性和实际药效的提升以及成本降低都存在着很大的空间,经过试验阿维菌素要比甲胺磷和毒死蜱的成本都低,因此,很快成为农户防治水稻害虫的首选品牌。
2011年5月20-23日“水稻杀虫剂应用技术与市场推广”交流会在长沙召开。会上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禁用、氟虫腈在水稻上的禁用以及吡虫啉抗性的增加,水稻杀虫剂市场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新开发的品种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噻虫嗪、氰氟虫腙、乙基多杀菌素以及吡蚜酮、氯噻啉、烯啶虫胺等,以其高效、环保、作用机理独特等优势而大量进入水稻杀虫剂市场。预计市场容量继续增加的品种有双酰胺类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烟碱类药剂如吡虫啉种子处理剂、噻虫嗪种子处理剂;吡蚜酮、异丙威、甲氨基阿维菌素。预计市场容量持平的品种有毒死蜱、阿维菌素、噻嗪酮、敌敌畏、三唑磷、烯啶虫胺等。预计市场容量下降的品种有水胺硫磷、杀虫双等。
甲胺磷退市后,进口农药众多品牌先后进入国内市场,产品定位高端,用成熟高效的销售模式“抢滩”我国水稻杀虫剂市场。主要品种有被称为“四大天王”的美国杜邦的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瑞士先正达的福戈(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德国拜耳的稻腾(10%阿维氟虫双酰胺悬浮剂)和加拿大龙灯公司经销的垄歌(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其中康宽以其对难杀害虫威力强大很快成为水稻杀虫剂市场的主流产品。近年来,稻农使用进口杀虫剂的比重在增加,进口杀虫剂已占据我国水稻杀虫剂市场的较大份额,目前已接近30%。2010年,进口的高端杀虫剂品种市场需求量增加了20%左右。据统计,2012年全国在水稻杀虫剂市场国外农药的份额将占30%以上,在江、浙等省的直播田要占到60%~65%。
进口杀虫剂在短期内能在我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跨国农药企业,不断研发新的化合物、剂型、配方,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关键问题,并关注作物安全、关注人的安全、关注环境安全。二是进口杀虫剂不但药效好,而且都是环保和低毒品种,在乳化、雾化效果和使用剂量上优于国产常规杀虫剂,对农民的劳动保护效果更好。三是进口农药价格较稳定,确定价格后当年内一般不会调整,而国内品种受政策、原材料、供求关系影响价格随时都会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