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农作物病害发生越来越重、新的病害不断涌现,杀菌剂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农药三大类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其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形势愈加引人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药总产量达到264.8吨,其中杀菌剂原药产量为15.2万吨,同比增长1.3%,占农药总产量的 5.7%。
我国杀菌剂原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16个省(区、市)。其中杀菌剂原药产量最大的为江苏,产量为6.29万吨;其次是四川,产量为1.73万吨;再次为安徽,产量为1.23万吨。
“目前我国农药市场对杀菌剂的需求比较旺盛,2011年杀菌剂的数量、进口量和出口量的增幅均超过20%,国外公司杀菌剂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份额已达25%-30%,国内外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关于我国目前杀菌剂产品的登记情况的相关内容,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博士李贤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12年1月,国内杀菌剂登记产品5855个,占总数的24%,其中杀菌剂临时登记379个,正式登记5476个,各占总数的6.5%和 93.5%;单剂3847个,混剂2008个,各占总数的65.7%和34.3%;原药登记586个,占总数的1/10。
“目前杀菌剂国内生产企业共有1065家,约占农药生产企业的50%,杀菌剂原药生产企业260家,占杀菌剂企业24%。2009年至2011 年,生产企业有882家,原药企业有140家,分别约占杀菌剂生产企业、原药企业的83%和54%。可见,近年来杀菌剂发展势头之强劲。”李贤宾介绍说。
产业发展亟待理清方向
随着杀菌剂生产的不断发展,与农药工业其他品种一样,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关注生态环境的安全,食物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水果的比重逐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种植结构随之发生变化,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提高。因此,他强调,为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新形势,在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除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外,产品结构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杀菌剂产业也将进一步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此外,在品种结构的调整方面,规划明确指出 “积极发展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等”。
“面对杀菌剂市场的迅速升温,整个产业亟需厘清方向、对未来之形势作出理性分析与全面、深度的解读,以实现农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序、稳步运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梁帝允的看法同样具有针对性。
对此,李贤宾告诉记者,即将过专利保护期的优秀品种会成为国内企业争相登记的热点品种,三唑类产品仍将是企业登记的热点类别,尤其是含氟三唑类产品。此外,今后杀菌剂登记取消临时登记,登记门槛提高,杀菌剂登记数量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市场热点产品亦将是登记热点品种,企业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短期内还会存在。
杀菌剂使用需合理、科学
果树、水稻、蔬菜病害发生后,杀菌剂的使用现状如何?会上,来自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农科院植保所的有关专家分别就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作物在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和措施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专家们一致表示,科学使用杀虫剂必须做到预防为主、科学用药、综合防治。不仅需要根据防治对象选用杀虫剂、适时施用杀虫剂,而且还要注意使用浓度和施药质量,做到不同的作用方式的药剂轮换使用。
“使用杀菌剂,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杀菌剂在使用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针对一些病虫害防治可供选药剂少、杀菌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事故、农民滥用杀菌剂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及杀菌剂过量使用造成的残留超标等问题,梁帝允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他认为,第一,需要开发与应用杀菌剂新品种,以解决部分病害难以防治、抗药性、农药残留等问题,如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了一些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品种;第二,注重加强市场和使用管理,首先从源头上抓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坚决打击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禁止销售国家和当地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的杀菌剂、擅改农药标签、扩大杀菌剂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其次要强化使用技术指导,开展种植大户、农药经销商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使用杀菌剂;再次,推广先进的施药技术,通过推广细雾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等,提高杀菌剂在靶标上的沉积率,提高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飘失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