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农药大国。随着中国农药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农药行业已经能生产600多个原药产品,相当一部分产品的产能、产量在国际上都占有 70%以上的份额。2010年,我国农药产量为234.2万吨(100%计),出口量为121.63万吨,而国内消费量仅为30.2万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8月我国累计生产农药168.9万吨,出口农药55.9万吨。
一位业内人士说:“我们虽是农药大国,但不是农药强国,我们只是国外公司的合同工。”一语中的,先正达、拜耳、陶氏、杜邦、巴斯夫、孟山都这6家跨国农药企业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农药企业是他们的主要供货商,但是却没有定价权。
不可回避的是农药行业一直存在着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产品同质化和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导致了产品的恶性竞争和滞销,相互之间通过杀价作为唯一竞争手段,让我们丧失了主动权。
以阿维菌素为例,由于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前景较好、利润空间较大等因素吸引,2008~2009年国内掀起了阿维菌素建设热潮。截至2010年6月底,国内阿维菌素生产能力已达到4000吨,而2009年全球阿维菌素需求量仅2400吨左右,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由于产能扩增较快,加上环保的巨大压力,造成众多阿维菌素生产企业不得不提前停产和减产,供需的严重失衡使得竞争更加剧烈。2009年以来阿维菌素的价格持续低迷。据报道,2011年1月份,阿维菌素的出厂价格约为75万元/吨,而从2月份至今,阿维菌素的价格一直保持在50万元/吨以下的低水平,阿维菌素原药生产企业处在亏损边缘,不少企业在赔本赚吆喝。
澳大利亚Leon Ye(叶晓刚)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国外从事农药外贸生意,一直关注国内农药市场的状况,尤其今年,能感觉到跨国公司全面开花,利润创新高,国内行业亏损严重,心中甚是担忧。他认为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执行力度各地区松紧不一,导致竞争的外部环境不公平,踏实做环保、绿色农药的卖不过偷偷摸摸排放的;二是企业间的交流不充分,彼此互相提防,信息反而不如国外公司掌握得充分,因此走了不少弯路。竞争是一方面,但开放的心态可以让竞争变成竞合,以合力挑战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表示,企业间应加强合作来减少无序竞争,但是,要达到良好效果,必须要经历长期过程。各企业应加强自律,不能因为自己企业利益而牺牲别人,不能以杀价作为行业竞争手段,要站在行业发展角度,保证产品稳定发展,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保证产品的生命周期。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公司总经理梁华中说,多菌灵即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竞争不可避免。多菌灵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旦国内企业间不正当竞争加剧,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多菌灵应加强管理,集中公关,可以考虑几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销售公司,按比例分钱。面对环保压力和技术创新的需求,企业间可以集中联合,与一些大中院校合作,共同投资,在废水污染处理、工艺改进方面开展联合试验,所得成果共同分享,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品种发展。
以湖北沙隆达为组长单位的乙酰甲胺磷协作组正在探索这一产品的联合登记事宜,这样的做法对有着类似产业形势的其他大宗产品是否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呢?中国化工集团农化总公司总经济师郑先海说,乙酰甲胺磷的联合登记值得推广,如果重新登记需要大量资金,大家出资平摊,就能减少企业负担,还能避免因重复实验带来的环境污染。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药研究所所长周曙光表示,针对草甘膦生产过程中含磷的有机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和处理技术,他们可以与农药界其他企业分享,希望让国外看中国农药不再是它的诟病,而有它美好的一面。
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一种必然,但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竞争。山东润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才认为,面对竞争者,我们不要指责对手,对于政府和行业协会,我们期待他们能维持一个公平、公正执法环境,其他有关企业的生存与否,政府没必要过多干预,市场竞争应由市场决定。面对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国内农药行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时候,我们想说,是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谈合作了。
(蒋善军 王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