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亚官员声称,杀虫剂等农业化学物质正在对澳洲大堡礁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大雨把高浓度的除草剂、杀虫剂和其他污染物从陆地冲到礁脉外沿。专家们并呼吁农民慎用农药,但是25%的园艺生产者和超过10%的农民表示不能接受,因为不使用农药无法保证产量。
在澳洲问题凸显的同时,肯尼亚也在为同样的问题一筹莫展。东非农业原本就极其脆弱,玫瑰需要在地势高的地方种植,而大量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破坏了周边湖水水体,连带着下游粮食作业区土壤也跟着遭污染,土壤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可用于浇灌的清洁水也越来越少。
由此联想到不久前,一家日本企业在我国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为环保而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以至地里长满了草,爬满了虫。因产量低,产品虽然定价贵,但至今仍未赢利,朝日绿源俨成当地农民的笑柄。
现在有些人谈农药色变,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我国存在,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机循环农业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区域也不允许有污染企业存在。循环经济是很好的模式,但是否有了这种模式就可以不用农药,就我国来说,没有农药如何保证越来越少的土地,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
现在最应做的是优化农药生产结构,加快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加快创新、开发和推广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和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合理科学使用农药的指导。针对不同地方农产品生产状况,定期免费向农民发放通俗易懂的农药知识手册,对农药品种选取、施用方法和用量给予详细说明。加强农户对生物农药等高科技、低残留农药和高毒农药的了解,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