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近10年来国内外发展迅猛。目前,其主要品种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据预测,未来5年内这类农药的销售额将占全球农药总量的15%-20%左右,位居杀虫剂的首位。该类杀虫剂国内发展很不均衡,有的品种产能严重过剩;有的品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有的品种尚没有开发与生产。针对目前国内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生产与应用情况,未来国内该类杀虫剂发展应各有侧重。
吡虫啉——控制产能,提升技术。目前国内吡虫啉产能超过3万吨/年,呈现严重过剩态势,装置开工率不高。近期原料价格上涨带动其价格抬高,已从年初的11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2万元/吨。今后应加大合成技术的改进与提升,重点解决主流合成工艺路线环戊二烯-丙烯醛路线中成环工序收率低、催化氧化等方法组合处理废水效率低及病虫对吡虫啉抗性等问题,有效延长吡虫啉使用寿命、拓展其应用领域。其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啶虫脒——清洁生产,注重复配。2010年产量约为1.5万吨,目前国内啶虫脒产能达到3.5万吨,开工率不高。由于产能过剩,目前它的价格一直持续低位运行,约9.5万元/吨。从应用端了解到,啶虫脒病虫抗性要小于吡虫啉,因此该品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今后应重点开发不使用剧毒原料氰化钠的清洁工艺,优化核心中间体2-氯-5-氯甲基吡啶的氯化条件和催化剂的筛选;同时应重视与毒死蜱、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噻嗪酮、井冈霉素、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复配,并开发出各种环保剂型,拓展啶虫脒的市场空间。
烯啶虫胺——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该产品由于应用效果和市场前景良好,近两年来产能快速扩张。2010年新增10余家登记企业,产能由原来500 吨/年猛增到目前的3000吨/年,而且还有多家企业正在或计划新扩建装置。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但由于新增产能陆续投入市场,目前烯啶虫胺原药价格已从 2011年初的23500元/吨下滑到22700元/吨,而2009年上半年国内价格尚在40万元/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价格大幅度下降利于烯啶虫胺快速推广与应用普及,国内企业应做好剂型多样化和复配品种配套开发,满足市场需求。
氯噻啉、噻虫啉——加大推广应用。氯噻啉是由南通江山自主创制独家生产的品种;噻虫啉原药目前国内主要是天津兴光农药厂、江苏中旗、山东联农少量企业生产。目前这两个品种产量小、市场认可度不高,产品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应用力度,增加市场占有率。值得关注的是2010到 2011年上半年噻虫啉登记趋热。
噻虫胺——专利到期,加快发展。该品种国内专利到期不久,而且市场需求前景较好。该产品作为2010年拜耳作物科学的畅销产品,去年销售额接近 1.4亿欧元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目前,国内市场噻虫胺价格约为68万元/吨,利润相当可观。该产品合成技术有一定难度,比较符合国情的合成路线是以2,3 -二氯丙烯和硫氰酸钠为基础原料经过三步得到产品。
噻虫嗪,呋虫胺——跟踪专利,开发技术。这两个新一代烟碱类杀虫剂国内专利到期时间分别为2013年和2014年。噻虫嗪是目前国内畅销杀虫剂 “四大天王”之一福戈的主要成分,国内已经大量使用,未来不存在市场开发问题。呋虫胺合成主要中间体目前国内均已经建有工业化装置,主要用于出口,产品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国外企业生产呋虫胺的要求。国内应加快研究开发速度,等待专利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