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科技以生物和信息两大技术为引擎,正孕育着一场全新的伟大变革。以农业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标志,生物农业领域逐渐成为农业竞争的焦点和发展的制高点。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推动生物产业长足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生物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重点培育50家市场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现代生物农业企业,10个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农业生物产业基地。未来12年,中国将新增投入35亿美元,支持转基因作物研发,到2020年,中国生物农业增加值将达到3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数据 我国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达380万公顷,全球排名第6。 全球1300多万受益生物技术作物的农民中,710万来自中国,数量位居世界第1。 中国是世界第2大种业市场,种子使用量在200亿公斤左右,市场价值达500亿元。 我国现有耕地约1.2 亿平方公里,据相关机构保守估算,生物肥料潜在需求量为 1360万吨/年。 根据“十一五”规划,高毒农药的退出市场将为国内生物农药市场留下100亿元的缺口。据相关机构测算,2012年生物农药收入将达235.3亿元,利润可达17.1亿元。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生物农药占全球农药市场份额的0.2%,2009年增长到3.7%。2010年全球生物农药的产值将超过2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4%左右。 从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与国际生物农药发展同轨。业内人士介绍,同化学农药研发筛选能力相对滞后不同,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农药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在研发水平上与世界水平相当,其中发酵技术已处于世界前沿。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0余家研究机构,240多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0%,年产量约12万吨,销售额占农药销售总额的5%左右,用于作物面积约4亿亩。 受市场和政策双重影响,目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政策层面,在禁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后,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逐步淘汰和禁用现有高毒农药的工作方案。前不久,工信部、农业部、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农药产业政策》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高安全、低风险产品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逐步限制、淘汰高毒、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农药产品和工艺技术;鼓励发展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生物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导的农药新产品。在市场层面,生物农药在蔬菜、水果优势产区也逐渐占据重要份额,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形势喜人,但目前还存在着市场价格偏高、见效慢、推广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农业部正在着手制定鼓励生物农药登记的政策,并在上海、山东等8省部分县市启动低毒和生物农药补贴试点工作,探索不同的补贴方式和运行机制,为争取更大规模补贴资金积累经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也增加了对生物农药研发、生产的专项支持力度。相信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推动和企业努力,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