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倒逼必须加快品牌建设
近些年各地时不时就会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那些卖不出去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没有品牌的产品。可以说,做好品牌建设就能牵住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攥住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把好农企增强竞争力的“油门子”。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不再完全取决于规模,更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为了适应世界农业产业发展潮流,必须加快品牌建设。
短板凸显 多小散弱成顽疾
当前,我国拥有众多农产品注册商标,但真正在消费者心中有影响力的品牌却很少。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认为,除了极少部分知名品牌外,多数品牌影响力还仅限于局部地域,跨省的不多,国际知名的更少。农业品牌发展不充分,品牌多小散弱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区品牌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品质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
在农业品牌建设上,不少地方存在急功近利倾向,“重生产轻品牌”“重评比轻培育”的思维定式没有完全破除。一些地方缺乏整体把握和配套举措,往往作个规划、搞个推介、得个排行,就认为品牌工作大功告成。一些中介机构推出名目繁杂、逐利性强的品牌评选活动,有的更是假借品牌咨询之名行牟利之实。
当前,农业品牌建设还缺乏长效投入机制。由于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品牌专项资金支持,一些贫困县扶持特色产业品牌缺乏资金支持,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知名农业品牌正成为假冒伪劣侵蚀的重灾区,特别是区域公用品牌监管严重滞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公用品牌的发展。
此外,在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中,政府积极培育、倡导企业使用公用品牌,一些企业却不买账,不愿使用区域大招牌。
优势转化发力培育“新三品”
“推进品牌强农,要深入挖掘优质特色农业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说。
与优势区域相结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与“小而美”的生态特色相结合,打造成“金字招牌”。
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化和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