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资圈讨论最火热的事件莫过于原药价格一路上涨,一系列环保政策在取得整顿效果的同时,也给农药市场尤其是原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专家分析,整体采购期提前、与进出口冲突导致原药和中间体价格上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环保高压,致使很多原药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出现停产现象,原药生产企业产能开满对环保工作压力巨大,因此很多厂家将产能缩减至之前的一半甚至更低。原本对于企业来说是接单越多越好,但如今担心完成不了任务,而不敢过多接单,且原药价格一路上涨,前期还没完成的单子单价上涨,亏本交货,让原药企业不敢过多接单。农药原药、包材和运输价格的持续上涨,让生产成本整体提高了30%,其中原药的价格上扬幅度最大。一些主流原药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上游生产厂家开车受限,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收紧,供需矛盾无法逆转,成本上升成为必然。
制剂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某些产品原药紧缺,有钱拿不到货;另一方面个别产品原药价格上涨厉害,市场终端却涨价困难,产品失去价格竞争优势,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甚至有些制剂厂家购买的部分原药竟然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情况,含量比以前低了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去产能后企业在自己制备原料的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少了一两道工序;另一方面是因为环保核查在各地执行的力度不一样,在一些管控较松的区域,小厂家、小企业生产的原药也流入了市场,造成药品含量出现差异。
行业人士分析,环保核查在未来会成为常态化的监督,今年下旬至明年三月份前,农药原料价格不会下降甚至还会有小幅涨动。但从大趋势来看,也是对上游原药企业的一次洗牌。随着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原药成本的提高,行业的整合步伐必然加快,一些落后的小企业可能会被兼并甚至淘汰。企业在改善经营手段、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回款力度,降低潜在风险。以后的原药生产会慢慢集中在更合规且实力雄厚的企业手中,而原材料价格也会相对稳定,质量及供货周期也会更有保证。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未来原材料的生产会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w更紧密,信息也会更透明,对制剂生产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由于冬储时间的到来,制剂企业陆续开始备货,加上贸易商的囤货,导致市场上短时间内供货周期拉长或供不应求,但综合上看,农药原料的整体种类并没有减少,虽然目前总产能有所下降,但在原来产能过剩的基础上,大部分原料产能的下降对国内整体市场的供应还是能满足的,制剂企业需要做好生产计划,理性应对现有的市场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