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又赚了个盆满钵满。据阿里巴巴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1日的零点,天猫交易额超过912亿元,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全是双十一“剁手党”的相关信息。
不可否认,阿里巴巴在网络电商这一块确实走在时代的前沿,其影响力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网上购买日常用品,大到汽车,小到螺丝钉,再到虚拟产品的交易,实在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品。
不过,在这些比较“时尚”的买卖之间,农村、农资、农产品等一些带“土”字儿的词汇也在慢慢渗透进淘宝,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大军。从淘宝农资频道,到“千县万村”计划,阿里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深入。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台湾花莲稻田上出现巨型天猫”的新闻,探根究底原来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猫国际与花莲玉里的农民签下协议,预订其15公顷的稻米。这批台湾米将在收割后销往大陆,为配合宣传,稻农用彩色稻米在稻田上种出了一个面积达0.6公顷的“天猫”标志。
阿里巴巴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集市”,不光是因为其规模巨大,更重要在于它对市场竞争中弱势群体的眷顾。阿里巴巴为消费者与生产者架构起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这次与台湾的合作带来的什么政治上的问题咱就不说了,还是多关注一下实际的效益。稻农利用阿里巴巴的网络销售链条,将自家田地里生产的稻米出售至大陆,打开了市场,增加了销路,也提高了知名度和效益;而阿里巴巴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省略了中间商的渠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可谓双赢!
这两年,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可谓风风火火,自今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这一行动之后,各路大神纷纷试水农资电商,除了阿里巴巴的农资频道之外,京东的也开通了了农资频道。此外,还有什么田田圈、农一网、农商1号等一大批农资电商,目不暇接。
不过,这些农资电商的销售是个什么情况呢?笔者专门到淘宝的农资频道瞅了瞅,不得不说,产品还真不少,主要分了农药、肥料、种子、农机等版块,需要什么产品都可以在这里面搜索。但是逛淘宝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或是对网络、电脑比较懂的人,有几个农民会坐电脑前认真刷淘宝的?还有,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农药都是有毒的!所以快递在运送农药的时候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后果难以想象。
除了电脑之外,很多农资电商还推出了手机APP,利用手机软件来推广销售产品、为种植户提供植保方案,但是同样的,针对的客户群体仅仅是一小部分的种植户,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小农种植,农户对电子产品的熟悉度不足,加上有的地区通信网络不完备,更不会有多少人选择从网络上获得这些产品或方案。而且有的软件提供的植保解决方案多而杂,采纳哪个都好像不准确,用手机软件购买、咨询就显得很鸡肋。
因此笔者认为农资产品的电商之路还很漫长。
网络上什么产品都有卖,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不得不说,网络上也存在不少质量不过关,假货、残次品等泛滥,商家以次充好,更有甚者欺诈、骗钱,消费者上当受骗的几率不断增加,这也是网络电商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对于农资电商来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保护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才能保证销售市场的稳定性。 (本刊编辑部 徐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