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陶氏、巴斯夫为首的跨国公司加大了新产品在中国的上市速度,几乎隔几周都有一个新产品上市,其中不乏市场前景巨大的专利化合物。有国内制剂企业与笔者交流时表示,跨国公司发展势头太猛,大幅挤压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对农户消费习惯的培养与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有些地区的农民只认国外产品,大部分农药行业从业者似乎都是这样的想法。“威胁论”时刻警醒着中国农药企业奋发图强。实际上,国外农药公司的强势发展,正为中国农药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最合适的态度。
从目前已公布的世界领先农化公司2013年销售额来看,整体继续呈增长趋势,有的甚至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农药2.7万吨,同比增长17.9%;进口金额2.21亿美元,同比增加4.9%。进口量价齐增的局面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
国外产品给中国农药行业带来竞争压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据上海农药研究所张一宾教授介绍,目前全球用于作物保护的农药品种有610个以上,而中国有300余个,在中国应用的农药产品中,有85%以上为非专利品种,中国只能算农药“大国”而非“强国”;国外公司比价采购中国农药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中国市场,影响了中国农药的价格,使一些企业甚至亏本经营;国外公司大量从中国进口,特别是原药,增加了中国的环保压力;中国创制产品受到挤压,至今中国自行创制的化学农药几乎没有一个品种出口。
但是,国外公司也给了中国农药企业很多启示,中国农药发展离不开国外企业的引导与带动,他们的管理理念、生产工艺、应用技术对中国农药行业都有积极的作用。国外公司对三废处理的重视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对中国企业有很大的触动。国外公司也为中国公司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他们中许多人成为中国农药企业的中坚力量。
面对竞争,我们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借用“洋务运动”的做法,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他们的优点,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具特色的拳头产品,从而保证有稳定的市场;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特别是一些生产工艺有难度的品种,提高其精细程度;改变销售中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在农药推广中应该有质的变化,汲取国外先进的服务经验,以服务为主,销售次之。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农药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