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的两大主题。农药在保障中国粮食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农药行业在未来拥有众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两会期间环保成为市场焦点议题,3月8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土壤环境保护法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并将在提高环境违法成本等问题上取得突破。农药作为重污染行业,对土壤和环境影响较大,去年环保部启动草甘膦企业核查,首批核查名单或将于3~4月份出台。另外,毒性较大的百草枯水剂按照计划也将于7月1日停止生产。机构预计,环保压力有望改善农药发展格局,除了产能压缩带来草甘膦等传统品种景气度上升外,生物农药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从农业部发布的政策路径来看,对生物农药的扶持逐步加码。2013年11月28日,农业部正式启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重生态平衡建设,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我国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背景下,农业部启动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有利于提升生物农药等毒副作用小的产品使用比例。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2月农业部发布公告,决定对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毒死蜱和三唑磷等7种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麦草畏是此次点名禁限的氯磺隆、甲磺隆的良好替代产品。
另外,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农药毒性问题已引起高层重视。同时,农业部还表示将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最终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规范化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政策。
多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表明,我国限制高毒农药,推广低毒农药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生物农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农副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按照农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以及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要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5%降至3%以下,生物农药比例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毒副作用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发展的生物农药,必将迎来加速发展。目前国家对农药的监管部门很多,监管力度也很大。农产品安全问题很多是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的,未来政府会更注重对农民科学用药的指导,比如组织更多科技下乡、科学讲座等活动。统防统治也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途径,但目前政府对农药采购的管理政策还不够完善,可能会进行修改。农药企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承担的责任也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