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威人士认为,这份文件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举国上下对中国改革再出发 “关键性会议”寄予厚望。
35年改革开放,影响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不仅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也让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复兴梦想。
国富民强,民族复兴,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想。
纵观35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国人都有扬眉吐气之感。但这已经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必须勇敢的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征程。
有两个词经常被用来描述今天中国的改革,一个是“攻坚期”,一个是“深水区”。前者意味着一个“难”字,后者代表着一个“险”字。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要警惕“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
“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指明了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也道出了义无反顾的担当勇气,警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以何种精神状态推动改革,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行业更是要如此。
我国农药产量虽然已居世界第一,连续3年农药出口量超过100万吨,且连年刷新记录,是屈指可数的农药出口大国。尽管数量多,却只是量的变化。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农药只能定位于低端市场,量虽大但卖不出好价。由于缺少品牌效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质的飞跃,中国农药行业在国际上仍然没有话语权。
我们要出口数十吨草甘膦原药,才能进口一吨康宽制剂。这就是差距!
我国农药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有些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等,这无一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农药行业的改革同样面临“攻坚期”、“深水区”的问题。
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化险为夷。
我们只有扎扎实实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把“中国制造”的旧貌换为“中国智造”的新颜;我们只有承认差距、老老实实埋头苦干,把“农药大国”变为“农药强国”;我们只有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把“原药出口大国”改写为“制剂出口大国”;我们只有自主创新,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农药强国之林。
历史的机遇不可丧失,人民的期待不能辜负。
农药行业当自强。虽然我们面前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提着“为国争光”的一口气,鼓着“赶超世界一流”的一股子劲,坚持振兴中国农药行业的信念不动摇,我们定能开创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新路。 (汪建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