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农药出口整体向好,海外需求旺盛,企业供应趋紧。总体来讲,三大类农药出口数量与金额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草甘膦、吡虫啉、氟虫腈、嘧菌酯出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草甘膦和吡虫啉出口异常火爆,价格一路上涨。受益于今年出口形势良好,不少出口企业效益有所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农药出口额达到14.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口数量达到47.32万吨,增长11%。 业内人士预测,全球对农药的需求仍将持续旺盛,我国农药出口面临契机,大部分产品出口前景光明。受益于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全球对除草剂的需求仍将不断加大,受环境生态压力的影响及市场饱和度较高,杀虫剂近二三十年来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再加上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冲击,传统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出口将受到限制,杀菌剂在我国增速较为缓慢,但在世界范围内增速较快,并且是未来市场增速最快的,其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前景最为广阔。 当前,我国农药出口环境逐步改善,面临的形势较为有利。主要是国际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将刺激农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导致国际农药市场需求扩大。据测算,我国农药生产量已占世界的1/3以上。当然,农药出口也面临新的挑战。国内方面,一是农药产能过剩,部分大宗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二是同质化严重,包括产品同质化、出口市场同质化;三是恶性竞争。国外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压力;二是国外如巴西等国的新法规几乎就是针对中国农药企业和产品,对中国农药的出口起遏制作用;三是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风险很大;四是国际公约对中国农药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将重点被禁、限用的品种有硫丹、甲草胺、涕灭威和百草枯(制剂)等。目前境外登记成为我国农药出口的最大瓶颈,要真正走向国际,必须开展农药国际登记的工作,并在境外建立办事机构,提供技术和售后服务,只有不断努力改进,中国农药才能真正在国外的市场上有强大的竞争力。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农药在进军国际市场的同时,必须要有自己的农药跨国公司。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国,虽然每年有庞大的农药出口量,但中国仍然是农药销售弱国,中国农药出口额仅占全球农药市场份额的8%左右。而中国农药跨国公司的建立,首先要获得政府在创新研发GLP建设、资金贷款、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并且要进行跨地区的资源整合,通过兼并与重组,形成外销收入在几十亿至上百亿元的大型农药跨国公司。 关于中国农药如何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叶贵标处长指出,农药生产企业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国际角色的转变,即从原材料(原药)供应者向终端产品(制剂)供应者转变;二是市场地位的转变,即出口从低端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主向高端发达国家市场转变;三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以出口数量增长为主向出口质量和品牌转变。 另外,近年来,涉及我国农药出口产品时常遭遇输入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严重影响我国农药产业在海外的市场,也使相关企业付出了过多应诉精力和费用。而国外有条件的农药企业可采取海外直接建厂,就地采购原料,就地销售,有效避开贸易壁垒。海外建厂因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一切经营活动必须按照国际商贸惯例去执行,所以更容易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