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药生产大国,但从全国农药行业整体来看,行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我国农药行业加大了科研开发投入,建立了南北方农药创制中心,并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创造出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品种,但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农药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仍然较低。截至目前,我国独创的农药品种只有27个,加上新获国际标准化组织临时批准的品种,总共只有28个,而先正达、拜耳、陶氏、杜邦、巴斯夫5家跨国农药企业在中国获得登记的农药产品就有74个之多。 目前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研发的科研经费(包括国家投入)大约只占年销售额的2%左右,相比发达国家的10%-20%有很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产业布局和区域能源、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还有待增强。三是过度依靠投资带动和出口带动,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全球经济大变革、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的今天,将越来越受到限制。 农药企业要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只有不断研发创新的产品才能塑造一流企业,只有不断追求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成为“会跳舞的大象”。《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农药创新品种要累计达到50个以上,重点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要占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这为我国农药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提出了新要求。 具体来讲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首先一定要突破过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规模化思维,做大再做大、扩张再扩张的发展理念,应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品种、工艺、环保处理的创新之中去。国家整体经济方式的转变引发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大的必将在市场上被做强的所取代。国家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药企业加大制剂产品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能力,调整与优化产品结构。 其次淘汰高毒、高污染品种,不是依靠国家政策的强制淘汰,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利用优质低价产品、环保清洁低成本工艺淘汰现有的品种与生产工艺。 最后国内生产企业应认真分析自身生产与发展的条件,逐渐向适合农药发展的区域富集,形成产业集聚;计划投资建设农药装置的企业应认识到并非所有地区甚至开发区都适合发展农药,也不是所有的农药的品种都值得投资与发展,应科学的考量,科学的投资、科学的发展。 我国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农药新产品研制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长期以来,我国农药生产企业众多,但生产规模偏小,经济实力难以支撑农药产品研制的高额投入。在我国出口农药产品中,大多是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且其中仿制产品占90%,而创制的产品仅为10%。目前我国出口农药产品只能以低廉价格占有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影响我国农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国内农药企业大多以生产专利到期农药为主,竞争能力明显弱于国外农药巨头。农药企业应在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等环节下功夫,培育自己的优势名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