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化学申诉处副调研员李新芝:农药企业应该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不外乎主动战略、防守战略和混合战略。 主动战略包括4个层次:首先是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及时申请专利。企业应争取在农药登记或申请生产批准证书之前提交专利申请,这样在办齐各种手续之前基本就可获得专利授权,从而享有市场独占权。其次是组建企业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以进行充分的产品开发、专利申报调研以及授权产品市场侵权行为的取证和查处等工作。再次,通过合作、洽谈、购买等方式实施专利技术,获得他人的专利许可。最后是了解农药专利诉讼的一些基本知识,以积极应对或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防守战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监视、排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专利技术,包括向专利复审委提起专利无效以及所谓的“文献公开战略”;第二是规避其他企业的专利,通过某些配比、温度等条件的改变,绕开专利的保护范围。 混合战略则是主动战略和防守战略的混合体,主要体现为企业一手引进专利技术,一手独立进行产品开发并积极申报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杨明:2000年之前,中国在环保农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以国外申请人为主;2000年之后,国内申请人在该领域的年专利申请量一直领先于国外申请人。目前,我国已形成环保农药专利申请以国内申请为主体的格局。但比较国内外创新主体类型可发现,国外申请人中企业占90%以上,而国内申请比例最大的是个人,其次是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由此可见,国内创新力量在环保农药技术领域比较分散,国内农药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多数申请人不注重海外专利布局。 因此,我建议国内农药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校等创新主体的合作,充分整合资源,在加强农药创制积累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确立技术突破的方向,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以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尽量在国外申请专利,为日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夯实基础。 工信部产业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处长张文明:目前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0.7%,相比发达国家的10%~20%差距太大。同时农药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产业布局和区域能源、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还有待增强。另外,行业过度依靠投资带动和出口带动,资源能源的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也值得重视。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全球经济大变革、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的今天,将越来越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农药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很多农药产品出口之后,已经看不到生产企业的标识。因此,要实现农药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除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外,企业品牌和口碑的建立也必须重视。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一宾:目前国内生产的农药品种有260多个,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不多,大部分农药品种都是仿制产品,仿制对象是国外过期或不受保护的专利产品。国外农药企业专利产品众多,仅德国拜耳就有81项专利,巴斯夫则拥有29项专利。相比之下,国内农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靠自主创新来提升。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除了产能过剩外,我国农药行业还存在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和行业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目前国内农药行业同品种生产的企业较多,这使得企业之间容易互相压价,造成不合理的市场竞争。 因此,积极创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已成为我国农药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预计未来我国农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能得到提升。 (王 鹏) (更多相关信息请阅本期《要闻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