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美产、学、研三方组成的全球作物保护创新发展联盟2月21日在上海成立,将开始全球推广多种国内新型自主创制农药产品。这是由国内农药企业发起建立的首个国际化产品创新与推广的合作组织,被业内人士称赞为我国自主创制农药走向世界的突破。 农药创制一直是我国农药企业发展的短板,自主创新的农药产品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市场推广,在与国外跨国公司产品竞争中一直都不占优势。为此,《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农药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但在当前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还难以逾越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谋求创新合作模式,以此来实现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作物保护创新发展联盟应运而生。根据三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将独家生产由华东理工大学药物研究所创制的新型原药,并由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富美实公司(FMC)负责全球市场推广,这家公司将承担国际专利申请、各国农药登记与市场开发等工作。 国家农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李钟华认为,科研单位、国内外企业组成创新联盟的这种三方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是一个突破。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这项合作将依托校企各自优势,联手研制新的活性物质,形成更多作物保护的解决方案,促进中国农药创新品种走向世界。 FMC全球农品部总裁米尔顿•斯蒂尔也认为,华东理工在农药创制方面具有领先的理念和实力,上海生农在中国农药行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应用优势,以及富美实公司在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方面的深厚实力,三者的结合将是走向成功的最强有力的模式,三方从此将合力把中国研发的农药技术带向全世界。目前,联盟正在推广的一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是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化工研究所在“863”、“97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下自主创制的高效低毒绿色农药,对某些虫类的活性显著优于目前流行的杀虫剂产品,也被认为是极有可能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类杀虫剂。据了解,烟碱类杀虫剂是当前全球杀虫剂市场的重要门类,每年全球销售额达25亿美元以上,德国拜耳公司的吡虫啉和美国先正达公司的噻虫嗪都是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量级的品种。 据FMC保守预计,这种新型产品的年销售额可在获得农药登记后的4年内达到6000万美元以上。上海生农董事长兼总经理毕强认为,FMC在全球农药企业产值排名中列第7位,其市场运作和产品推广能力也是一流的,由国外企业来为国内农药企做市场推广,这在国内原来是没有的。据毕强介绍,这类新药在全球进行登记的费用要4000万~6000万美元,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承受得了这么高的登记费用。而作为合作伙伴,FMC在推广这种产品时,全球的登记都是用华东理工和上海生农的名字,FMC并没有任何专利权。另外,FMC所有的原药都要从上海生农买,生产厂家在中国,FMC没有生产权,原药的价格也是由上海生农确定。“主动权在我们这边,FMC实际上是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毕强说道。 在跨国公司产品纷纷抢滩国内市场之际,联盟却将产品推广的重心放在国外。毕强表示,这样做一方面是上海生农看中了可观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的前景不好预测。但创新联盟的发展目标还是合作三方的共赢。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新产品从投入到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份额,在国内4年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眼下,摆在农药企业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国内农药登记管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农药临时登记是否取消还尚无定论。而如果没有临时登记政策,企业将不得不延长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另外,即使目前这种新型产品已经取得了多项中国专利和国际专利,但现在国内已经有企业用同样的名字、用它自己的配方申请国家专利。毕强认为,这会严重损害上海生农在国内市场的利益,但他也表示这一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实质性解决,而上海生农现在要做的就是更加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 (孔凡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