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南方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多数省份广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根据民政部网站的消息,截至5月22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份由于遭受洪涝、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35人死亡,13人失踪。
而这一切,可能跟厄尔尼诺事件不无关系。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曾显示,2014年5-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已经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表明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式形成。今年3月,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也正式指出,厄尔尼诺事件再次到来,并称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人民日报》5月23日的报道指出,厄尔尼诺近期呈显著增强趋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升温幅度创下去年5月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新高。受其影响,2015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会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干旱较重。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特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反之,则称为“拉尼娜”(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厄尔尼诺一般大约2-7年会发生一次。公开资料显示,1950年以来,世界上曾经发生过13次厄尔尼诺现象。
发生在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继1951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当时,一些国家和地区洪涝成灾,另一些国家却连续干旱。我国在1997年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据中国天气网的报道,那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在全球至少造成两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
这次的厄尔尼诺不像1997-1998年时那么强,但也已经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2014年6月,南美洲多国遭遇洪涝灾害,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是持续高温;2014年冬,美国中东部多次遭受暴风雪袭击,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甚至降至零下45℃。
而在我国,2014年登陆我国的台风较往年偏少;去年夏季,我国雨水南多北少,冬季则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第4高年;在刚刚过去的4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倒春寒”,部分地区四月飘雪。
不过,天气现象的反常显然有助于促进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中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2015年5月19日在巴西利亚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气候变化合作有利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益。中巴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关于国内气候政策和多边进程的双边高层对话,加强双边务实合作,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森林碳汇、节能、能效、适应和城镇化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