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农网8月14日讯 西南地区今天雨水减弱,明日再起,需防范适温高湿环境中稻飞虱的发生发展。
近期,西南地区降雨较多,部分地区致稻飞虱严重发生。据四川省南充市报道,当地飞虱田间百丛虫量高达7万头以上,并在仪陇永乐、营山朗池等多个乡镇部分稻田造成“通火”。
稻飞虱“突袭”南充市(南充人网)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南方降雨减弱,西南地区仅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有暴雨。降水强度明显减弱,范围缩小。明天,西南地区降水将有增大趋势,西南地区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四川盆地中部、云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8月14日08时-15日08时降水量预报(中央气象台)
目前,西南地区大部的一季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重庆部分地区处于拔节期,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处于乳熟期。适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稻飞虱的发展。专家提示,西南地区东部等稻区要加强稻瘟病的监测和防治,根据病情和天气情况适时喷药,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相关阅读】稻飞虱的发生与环境关系
褐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80%以上。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凡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酿成大发生。高肥密植稻田的小气候有利其生存。褐飞虱耐寒性弱,卵在0℃下经7天即不能孵化,长翅型成虫经4天即死亡。耐饥力也差,老龄若虫经3~5天、成虫经3~6天即饿死。食料条件适宜程度,对褐飞虱发育速度、繁殖力和翅型变化都有影响。在单、双季稻混栽或双、三季稻混栽条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扬花期适宜的营养条件,促使大量繁殖。中、迟熟、宽叶、矮秆品种的性状易构成有利褐飞虱繁殖的生境。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有不同的反应,感虫品种植株中游离氨基酸、α-天门冬酰胺和α-谷氨酸的含量较高,可刺激稻飞虱取食并使之获得丰富的营养,导致迅速繁殖。抗性品种植株中,上述氨基酸含量较低,而α-氨基丁酸和草酸含量却较高,对褐飞虱生存和繁殖不利。在同一地区多年种植同一抗性品种,褐飞虱对该品种产生能适应的“生物型”,从而使该品种丧失抗性。在亚洲已发现褐飞虱有5种生物型。水稻田间管理措施也与褐飞虱的发生有关。凡偏施氮肥和长期浸水的稻田,较易暴发。褐飞虱的天敌已知150种以上,卵期主要有缨小蜂、褐腰赤眼蜂和黑肩绿盲蝽等,若虫和成虫期的捕食性天敌有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黑肩绿盲蝽、宽黾蝽、步行虫、隐翅虫和瓢虫等;寄生性天敌有稻飞螫蜂、线虫、稻虱虫生菌和白僵菌等。
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较褐飞虱宽,能在15~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对湿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易引起大发生。在华中稻区,迟熟早稻常易受害。灰飞虱为温带地区的害虫,适温为25℃左右,耐低温能力较强,而夏季高温则对其发育不利,华北地区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于大发生。天敌类群与褐飞虱相似。并经常在夏季的雨后出现,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