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农网讯 7月以来,我国江南大部及贵州、重庆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同时江南西部与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1~2℃,致使贵州、湖南、重庆等地伏旱露头并迅速发展。目前,部分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
此次干旱对农业有怎样的影响?哪些作物受灾较重?如何补救?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接受中国兴农网记者采访,为您一一解答。
南方大范围高温少雨 致干旱蔓延加重
7月,江南大部及贵州、重庆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在100毫米以下,其中贵州大部、湖南大部、浙江大部不足5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5成以上,湖南大部、贵州中部、浙江北部偏少8成以上。同时,江南西部与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1~2℃,湖南北部、贵州北部、重庆、浙江北部等地偏高2~4℃。
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走高,致使贵州、湖南、重庆等地伏旱露头并迅速发展。最新的全国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情况显示,目前贵州大部、湖南中西部、重庆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
据统计,7月31日以来,中国气象局已连续6天发布干旱黄色预警。8月5日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结果表明,贵州大部、重庆中南部、湖南大部、江西西北部、浙江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持续轻度农业干旱,其中贵州中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为中度农业干旱。
干旱导致稻田用水不足、一季稻穗小粒少、空秕率增加,晚稻有效分蘖减少,玉米授粉不良、秃尖比例高、籽粒不饱满,棉花伏桃减少,柑橘果实偏小,蔬菜品质和产量下降。
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 干旱或造成较重影响
“现在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毛留喜说道,“晚稻正值移栽阶段,如果稻田水不够,不能插秧,就会延误农时,使晚稻无法按时成熟。”同时,一季稻正处于授粉、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土壤水分供应不上,一季稻将无法授粉、灌浆,造成空秕粒,影响产量。旱地作物多种植于坡地、岭地,一般不具备灌溉条件,遇高温少雨天气,较易出现旱情。
据毛留喜介绍,目前,农业受旱较重的地区集中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安徽、贵州等省份,这些地区的主栽作物为水稻。其中,湖南和江西两省的晚稻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是我国晚稻主产区。旱地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棉花、茶叶、瓜果等。
“有些地方6月中旬就出现高温天气,高温加快水分蒸发,对旱情的出现和持续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副热带高压一直稳定,台风不能影响到这些地区,造成了持续少雨的情况。”毛留喜表示,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旱地灌溉条件短缺以及高温持续导致了此次干旱的凸显。“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农业干旱程度还是比较严重的。”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截至8月5日,湖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48.8千公顷,其中绝收15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湖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75.4千公顷,其中绝收38.6千公顷,接经济损失11亿元;浙江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32千公顷,其中绝收4.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5亿元。
南方未来几天仍将持续高温少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12日之前,江淮、江南、华南地区北部以及重庆等地高温天气仍较多,贵州、湖南等气象干旱区基本无降雨。预计未来几天,湖南、贵州、重庆、江西、浙江、湖北、安徽等地旱情将持续发展,干旱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程度将加重。
针对南方干旱持续发展的情况,专家建议,江淮、江汉做好农业蓄水保水工作,加强农田水分管理,减轻高温天气对一季稻、棉花等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江南、华南要加强晚稻移栽后的田间管理,注意以水调温,防御高温危害;针对江南部分旱灾特别严重甚至绝收的水稻田块,应因地制宜及时改种其他旱地作物,以减轻损失。
长江中下游棉区要注意及时整枝,加强棉田水肥管理,追施花铃肥、预防早衰。 (文/梅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