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新疆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7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水稻褐飞虱、灰飞虱、二化螟、麦蚜、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测定农药品种14个。其中,测定稻褐飞虱抗药性涉及的农药有噻嗪酮、吡虫琳;测定灰飞虱抗药性涉及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吡蚜酮;测定二化螟抗药性涉及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和阿维菌素;测定麦蚜抗药性涉及氧乐果、抗蚜威、吡虫啉、啶虫脒;测定棉铃虫抗药性涉及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
采用统一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其中,测定稻褐飞虱和灰飞虱采用稻茎浸渍法,敏感基线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测定二化螟采用点滴法,敏感基线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测定麦蚜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敏感基线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测定棉铃虫采用浸叶接虫法,敏感基线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
抗药性划分标准采用目前的一般标准,即抗性比低于3倍的为敏感状态,3-5倍为敏感性下降状态,5-10倍为低水平抗性,10-40倍为中水平抗性,40-160倍为高水平抗性,>160倍为极高水平抗性。测定结果评价如下:
1 稻褐飞虱的抗性状况
1.1 监测地区 江苏通州,浙江桐乡,安徽和县,福建福清,江西上高,河南信阳,湖北孝感、武汉,湖南攸县、长沙、东安,广东韶关、阳江、雷州,广西永福、柳州、南宁,重庆秀山,贵州独山,云南开远、思茅、景洪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个抗药性监测点。
1.2 监测结果
1.2.1对噻嗪酮抗性。武汉、孝感、桐乡、和县、阳江、景洪、思茅等地稻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产生低水平抗性;上高、通州、南宁、永福、柳州、韶关、雷州、秀山、攸县、东安、长沙、开远、福清、信阳、独山种群对噻嗪酮产生中水平抗性。
1.2.2对吡虫啉抗性。武汉稻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桐乡、孝感、和县、阳江、雷州、韶关、秀山、景洪、思茅、开远、上高、通州、南宁、永福、柳州、攸县、东安、长沙、福清、信阳、独山等地褐飞虱种群产生极高水平抗性。
试验结果表明,2007-2009年稻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中水平抗性占所测种群的比例从12.50%上升到68.18%(表1),说明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水平呈增长趋势,应与其他药剂科学轮用,以延缓其抗性发展。2007-2009年稻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抗性继续呈增长趋势,2009年只监测到武汉种群为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09.97),其他监测种群均为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68.09-521.50),极高抗性比例从2007年的50%升到2009年的95.45%,说明应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同时在防治白背飞虱时尽量减少使用吡虫啉。
2 灰飞虱的抗性状况
2.1 监测地区 江苏省盐城、通州,浙江省长兴,安徽省庐江。
.2监测结果灰飞虱种群对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均处于敏感状态。对毒死蜱均处于中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6.70-28.68),应注意该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防治灰飞虱。
3 二化螟的抗性状况
3.1 监测地区 江苏仪征、高淳,浙江瑞安、苍南、江山,安徽和县,湖北孝感,四川武胜等5个省的8个监测点。
3.2监测结果
3.2.1 对杀虫单抗性。武胜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单处于敏感状态,和县、仪征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高淳、孝感种群处于中水平抗性,瑞安、苍南、江山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
3.2.2 对毒死蜱抗性。仪征二化螟种群对毒死蜱处于低水平抗性,高淳、孝感种群处于中水平抗性,瑞安、苍南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
3.2.3 对三唑磷抗性。仪征、孝感、武胜二化螟种群对三唑磷处于敏感状态,高淳种群产生中水平抗性,和县种群产生高水平抗性,瑞安、苍南,江山产生极高水平抗性。
3.2.4 对阿维菌素抗性。仪征、高淳、江山、孝感、武胜二化螟种群对阿维菌素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状态,瑞安、苍南种群产生低水平抗性。
以上测定结果说明,二化螟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江苏、安徽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杀虫单、三唑磷已普遍产生中水平抗性至极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产生中水平抗性至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湖北种群对杀虫单、毒死蜱产生中水平抗性,对三唑磷、阿维菌素处于敏感状态;
四川种群对4种药剂尚未产生抗性。在高水平抗性地区今后应暂停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防治二化螟。
4麦蚜的抗性状况
4.1 监测地区 北京顺义,河北保定、沧州、冀州,河南西华,山东聊城、阳谷,江苏东台,安徽宿州等6个省(直辖市)的9个监测点。
4.2 监测结果 顺义、保定、沧州、冀州、西华、聊城、阳谷、东台、宿州等全部共9个监测点的麦长管蚜种群对氧乐果、抗蚜威、吡虫啉、啶虫脒均处于敏感状态;而这些点的禾谷缢管蚜种群对氧乐果、吡虫啉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状态,对抗蚜威、啶虫脒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其中西华对抗蚜威、啶虫脒都处于低水平抗性。
测定结果说明,禾谷缢管蚜对药剂的敏感度在不同地点种群间的变化比麦长管蚜大,河北、山东、河南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均有增加趋势。
5棉铃虫的抗性状况
5.1 监测地区 辽宁朝阳,河北沧县、邱县,山西运城,陕西大荔、泾阳,新疆沙湾,山东德州、阳谷、临清、汶上,江苏泗阳、东台,安徽望扛,江西彭泽,河南睢阳、西华、镇平,湖北荆州、枣阳等11个省(自治区)的20个监测点。
5.2 监测结果
5.2.1 对辛硫磷抗性。邱县、荆州、大荔、彭泽、东台、泗阳、沙湾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德州、阳谷、临清、睢阳、枣阳种群产生低水平抗性,沧县、西华、镇平、朝阳、泽阳、运城种群产生中水平抗性,汶上种群产生高水平抗性。
5.2.2 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沧县、西华、睢阳、望江、彭泽、沙湾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荆州、泗阳种群产生低水平抗性,邱县、枣阳、朝阳、东台、运城种群产生中水平抗性,德州、阳谷、临清、汶上、镇平、大荔产生高水平抗性。
监测结果说明,山东半岛、华北平原棉区大部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产生低水平抗性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72-41.06),对三氟氯氰菊酯产生中水平抗性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69-108.25);长江流域、新疆棉区大部种群对辛硫磷尚未产生抗性,对三氟氯氰菊酯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0.8~6.11)。今后在山东半岛、华北平原棉区应注意轮换使用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防治棉铃虫。
表1 2007-2009年稻褐飞虱种群对几种药剂的抗性动态
抗性水平 |
监测点数(个) |
噻嗪酮 |
吡虫啉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极高 |
0 |
0 |
0 |
8 |
20 |
21 |
高 |
0 |
0 |
0 |
8 |
7 |
1 |
中等 |
2 |
7 |
15 |
0 |
0 |
0 |
低 |
11 |
12 |
7 |
0 |
0 |
0 |
敏感 |
3 |
8 |
0 |
0 |
0 |
0 |
合计 |
16 |
27 |
22 |
16 |
27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