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进入小麦备播的关键时期,对于易防难治且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的重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际田间观察,在河北省尤其是中南部对小麦产量构成极大影响的主要种传、土传病害是:小麦全蚀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等。这些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小麦种子或土壤进行传播,尤其是全蚀病、黑穗病这两种病害,一旦发病,将会造成毁灭性损失。因近几年对这些病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或选用药剂不合理,导致病害发生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小麦的产量。针对这些病害采取提前预防措施可以解决,就目前来看,用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可以很好地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
一、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重的主要原因
1.白籽下地。当前麦种绝大多数是白籽下地,也就是不用种衣剂,尤其不用杀菌型种衣剂,或使用防效极差的劣质种衣剂,致使田间致病菌原逐年加重。
2.大范围的机械跨区作业,造成一些局部发生的小麦病害可以远距离传播蔓延。
3.近几年小麦的播种期逐年后延,导致小麦的出苗期延长,增加了小麦种传根部病害对小麦侵染的几率。
二、小麦种传、土传病害的发病特点及危害
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以土传为主,是一种危险性检疫病害,一旦防治不及时可造成绝收。近年来随着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以及小麦种子乱繁乱调,造成全蚀病随种传播,且发病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小麦全蚀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条件适宜时侵染播种的麦粒,造成小麦根和茎基部1~2节形成“黑脚”症状。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发病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秋季播种后至越冬侵染幼苗,春季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危害成株,春季多雨,土壤湿度大利于发病。一般秋苗感病远比春季成株期受害大。小麦全蚀病可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轻则10%~15%,重的地块可造成20%以上的减产。2.小麦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秆黑粉)。①小麦散黑穗病是花期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惟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状。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伏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布满黑粉。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随后侵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次年发病,完成侵染循环。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小麦扬花期空气湿度大,常阴雨天利于孢子萌发侵入,形成病种子多,翌年发病重。②小麦腥黑穗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当种子发芽时,厚垣孢子也随即萌发,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而发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一般播种较深、气温较低时,麦苗出土时间长,会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病害加重发生。小麦散黑穗和小麦腥黑穗病都属于侵染花器的系统侵染病害,因此其发病率就是小麦的减产率。近几年这两种病害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关注。③小麦秆黑粉病菌以冬孢子团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从芽鞘侵入而至生长点,是幼苗系统性侵染病害,没有再侵染。该病发生与小麦发芽期土温有关,土温9℃~26℃均可侵染,但以土温20℃左右最为适宜。一般干燥地块较潮湿地块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数病株不能抽穗或抽出畸形穗,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3.小麦纹枯病。近年该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其病原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此病是苗期侵染,条件适宜可多次再侵染的病害,但前期的病害发展为后期的横向扩展期、严重增长期及枯白穗期提供了充足菌原,是发病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4.小麦根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病种胚内越冬越夏,也可以分生孢子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越夏,成为初次发病的侵染源。发病后,条件适宜在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只要条件适合即可萌发侵染。在冬麦区,病菌可在病苗体内越冬,返青后带菌幼苗体内的菌丝体继续危害,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轻病苗成株可抽穗,但结实率低。有些病株,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病小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但形成种子带病,种胚变黑,重者全胚呈深褐色。
种传根部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种子带菌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成为病害发生发展的初侵染源随种子的生长而侵入(苗期侵入),伴随种子生长而扩展蔓延加重危害,有的是幼苗侵入系统发病,进而影响小麦的籽粒形成,对产量的影响极大。
三、小麦种传、土传病害的防治策略
由于小麦种传、土传根部病害易防难治,从选种、播种时就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适时播种。保持麦苗生长健壮,其抗病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2.精选种子。应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大的、正规的种子公司的种子,且种子公司应该做到保证种子的质量(不带有有害病原菌的种子)。
3.杜绝白籽下地(包衣、拌种)。应该用优良的杀菌型种衣剂对小麦进行拌种,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笔者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认为先正达公司生产的4.8%适麦丹(有效成分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是防治小麦种传根部病害的优良种衣剂之一。①亩用适麦丹2~3袋(20~30毫升)对水200毫升(4两)拌20~25斤小麦种子,可防治小麦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②亩用适麦丹30~40毫升,对水200毫升(4两)拌麦种20~25斤,可以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同时可兼治其他小麦种传、土传病害。适麦丹不仅对小麦种传根部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促进小麦的发育,使小麦根深苗壮,提高小麦的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