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以来,受气温偏高、降雨频繁影响,南方中晚稻区“两迁”害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总体重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2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分别发生2.73亿和2.26亿亩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8%和1.5%。综合分析田间虫源基数、水稻生长情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预计下阶段“两迁”害虫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西南东部迟熟中稻区重发态势明显,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区田间虫量将急剧增加。
一、当前发生情况
(一)稻飞虱
1.灯下虫量平稳,没有出现大范围集中迁入
8月15日以来,稻飞虱在南方稻区间大规模迁移现象并不明显,单灯累计诱虫量一般100~500头,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湖南洪江8月16日、贵州黄平8月25日、广西宜州8月29日诱虫分别高达16320头、4646头和1536头。
2.田间虫量上升迅速,褐飞虱和短翅型成虫比例增加
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田间虫量急剧增加,安徽和浙江、江苏和上海百丛虫量分别为600~1200头和300~600头,均高于去年同期,安徽东至、浙江衢州局部田块接近或超过3000头大发生指标;褐飞虱比例一般65%~75%,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田间短翅型成虫一般百丛10~40头。西南东部迟熟中稻区田间虫量维持在高位,贵州百丛虫量一般800~2000头,思南、天柱、黄平局部重发田块超过1万头。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区百丛虫量一般500~1000头,比上周增加10%~20%;褐飞虱成为田间优势种群,一般占60%以上;短翅型成虫一般百丛10~30头。
(二)稻纵卷叶螟
1.南方大部稻区连续出现成虫高峰
8月15~20日、23~28日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监测到2次稻纵卷叶螟成虫高峰,亩蛾量一般500~1000头,江苏宜兴、安徽凤阳高峰日超过3000头。近期,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明显,亩蛾量一般300~800头,广东梅州、韶关高峰日在2000头以上。
2.田间虫卵混生现象严重,部分稻区重于去年
随着前期成虫不断迁入、产卵繁殖,田间虫卵量上升较快。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稻区大部亩卵量超过1万头,比8月19日增加20%以上,江苏大部3万~6万粒,沿太湖地区局部田块超过10万粒;亩虫量一般4000~6000头。江南晚稻区亩虫量一般0.8万~2.0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5%~10%;亩卵量一般0.6万~1.2万粒,江西万安、湖南醴陵超过5万粒。
二、下阶段发生趋势分析
目前,除贵州外,西南和江南中稻陆续进入成熟期,食料条件不再适宜“两迁”害虫取食危害;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稻大部进入孕穗至抽穗期,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处于分蘖拔节期,田间作物生长环境适宜害虫繁殖危害。另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长江以南大部地区降水量50-100毫米,东南沿海地区降水100毫米以上,月内将有2-3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气象条件对“两迁”害虫迁移、繁殖、危害有利。
预计9月份全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将分别发生6000万~7000万亩次和5000万~6000万亩次。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西南东部迟熟中稻区,9月上中旬“两迁”害虫持续重发态势,大部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褐飞虱可能在短期内暴发成灾;9月中旬以后,两虫将陆续南迁,发生危害会逐步减轻。江南和华南双季晚稻区,下阶段进入虫量激增阶段,发生面积迅速增加、发生程度持续加重。
各级植保机构务必高度关注“两迁”害虫发生发展动态,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单季晚稻区、西南东部迟熟中稻区、江南和华南双季晚稻区要加大监测力度和频度,严格执行水稻重大病虫害信息周报制度,及时发布虫情预警信息,指导和组织广大农户搞好防控工作,突发情况随时上报,为科学决策和指导防治提供依据,严防其突发成灾,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中国农药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