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的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和病毒病等。大白菜的主要害虫有:菜粉蝶、小菜蛾、菜蚜、小地老虎等。生产上要采用以抗(耐)病虫品种为主,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生物与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使有害物质最大残留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霜霉病
症状和流行规律:大白菜霜霉病又称霜叶病或枝干病,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色泽由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背面有水浸状淡褐色斑,潮湿时长白色霜霉。病斑后期变褐色,在空气潮湿时,病情急剧发展,病斑数目迅速增加,叶背面布满白霉,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干枯。病原真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或附着在种子上,通过叶片的气孔侵入,如种子上带菌则直接产生病体,借助风雨或育苗等传播。当气温在16~24℃、相对湿度为70~80%时,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菜田轮作,两年内不种十字花科蔬菜;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消毒,用种子重量0.
3%的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拌种;实行深翻垄作,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和伤根。(2)药剂防治:在中心病株始发期用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600~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一800倍液等喷雾,要交替轮换使用,每种药剂只能使用一次,每隔7一10天喷一次,共喷2一3次。
2、软腐病
症状和流行规律:大白菜软腐病又称脱帮、腐烂病、烂疙瘩,是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一般白菜进入包心期以后才开始发病。不仅生长期造成损失,在贮藏、运输、市场销售中都能发生,损失极大。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根、茎。病株外叶的叶缘和叶柄呈褐色水浸状,而且有粘液、有臭味,干燥后呈薄纸状贴在叶球上,也有的外叶萎蔫平摊在地面上,叶球外露呈脱帮状。根、茎组织腐烂,并有黑褐色粘稠物质,散发恶臭味。病原细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或肥料上越冬,或在一些昆虫体内越冬。通过叶片或根、茎的伤口侵入植株,借助雨水、灌溉、虫害及田间作业进行传播。白菜包心后是易感病阶段,如果这时多雨利于病菌繁殖,而不利于寄主伤口愈合,软腐病就会大发生;虫害发生重的地块,软腐病发生也重。当气温在25~30℃,阴雨多湿时最易发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避免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深翻晒地,用阳光杀菌或深埋细菌;高垄栽培,浇水时不易浸帮,既可避免灌溉水传播病菌,又可避免菜帮因浸水伤口不易愈合,从而减轻病害;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高湿,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土填实;大白菜收获后要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源。(2)药剂仿治: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粉剂4000倍液,或50%福美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共喷2~3次。
3、病毒病
症状和流行规律:大白菜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抽疯。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皱缩硬脆,叶脉上有褐色坏死斑。植株矮化畸形,有的则不结球。病毒在种子里或寄主上越冬,通过叶片的表皮或伤口侵入植株,种子带毒则直接产生病株,借助蚜虫或汁液接触等形式传播。在气温为25℃以上、相对湿度低于50%条件下,以及有蚜虫危害时,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青帮比白帮品种抗病;适期播种,秋白菜不宜过早,特别是田间气温高和干旱条件下,不宜早播;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干旱;及时防治蚜虫,白菜播种或定植前,应将菜田附近的夏甘蓝等毒源植物上的蚜虫彻底防治一遍。(2)药剂防治:在定苗后喷一次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每亩喷施1.
5%植病灵乳油0. 75~1克(1000倍液),隔7天喷洒1次,共喷3~4次。 4、黑斑病
症状和流行规律:主要危害叶片。病叶上有圆形褪绿斑,逐渐变成有同心轮纹的黄褐斑,潮湿时有褐色霉层,干燥时病斑易穿孔,叶片由外向内干枯。病原真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或附着在种子上,通过叶片的气孔侵入,如种子上带菌则直接发病,借助风雨或育苗等传播。当气温在12~20℃,相对湿度为70~90%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菜田轮作,尤其要在3年内不种十字花科蔬菜;对种子进行消毒,.用50℃水浸种20分钟,或用干种子重量0.
4%的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
3%拌种;深耕土地,合理施肥,实行高垄栽培,白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2)药剂防治: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5、炭疽病
症状和流行规律: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和叶脉部。病叶上有水浸状白色斑,逐渐变成中心凹陷并呈薄纸状的灰褐色圆斑,病斑易破碎穿孔,叶脉上有褐色条状凹陷斑,潮湿时分泌红色粘稀物质。病原真菌的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病菌通过雨水冲溅,传播到白菜叶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后形成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在气温26~30
℃,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则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一般青帮品种较白帮品种抗病;对种子进行消毒,用50%水浸种1分钟,或用种子重量的0.
3%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推广垄作,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高湿;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土地,促使病残体腐烂。(2)药剂防治: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6、菜粉蝶
症状和流行规律:菜粉蝶又称白粉蝶,其幼虫叫菜青虫。以幼虫啃食叶片。1~2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呈小形凹斑。3龄以上的幼虫食量显著增加,5龄幼虫为暴食期,把叶片吃成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同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叶面、菜心,使蔬菜品质变坏,并引起烂,降低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虫伤口还易导致软腐病。危害菜苗,重的整株死亡,轻的不包心,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菜粉蝶一年发生3~9代,以蛹在墙、篱笆、土缝、风障、树干等地越冬。次年4月开始羽化,卵多散产于叶背,平均每雌产卵120粒左右。幼虫孵化后先吃去卵壳,然后咬食叶片,受惊时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大龄幼虫有卷曲落地的习性,以3龄以上幼虫的取食量、危害量大。发育最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76%。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每一茬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老叶,深翻地,压低虫口密度,减少虫源。(2)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以前用Bt杀虫剂每亩25~50克,或5%抑太保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在3龄幼虫之前,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2.
5%溴氰菊醋乳油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或25%灭幼脉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7、小菜蛾
症状和流行规律:又称菜蛾、小青虫、吊死鬼等,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初孵幼虫以身体的前部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钻食叶肉,残留一面表皮,幼虫长大后,将叶咬食成孔洞,严重时叶片呈网状,幼虫有集中为害菜心的习性,影响蔬菜生长发育。菜蛾在北方一年发生3~6代,南方10~15代,以蛹在残株落叶和杂草上越冬,初孵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留下表皮呈“开天窗”。3龄后幼虫将吃成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幼虫受惊即扭动、倒退、翻滚落下,幼虫老熟后,在叶脉附近或落叶上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避免连作,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源带入本田;蔬菜收获后,及时处理残株败叶或立即翻耕,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5~11月份,每亩菜田设置1盏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卵量。在成虫发性期间,用菜蛾活雌蛾或剪取雌蛾腹部末端,用苯三氯甲烷等制成粗提液来诱杀。
(3)药剂防治:选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乳剂、粉剂,复方Bt乳剂、盼剂1000~2000倍液,在气温20℃以上时喷雾。可喷洒5%锐劲特悬浮剂2000~4000倍液,或5%农梦特乳油2000倍液,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1.
8%爱福丁乳油每亩33~50毫升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8、菜蚜
症状和流行规律:成蚜、若蚜均吸食寄主的汁液,植株被害后严重失水卷曲,轻则叶片上绿色不均或发黄,难以迅速生长,重则整个叶片.失水发软,扭曲变黄,不洁球。蚜虫可传播多种病毒,造成结球不良。3种蚜虫的发生代数,一般每年10~20代,南方部分地区30~40代。以卵或成蚜在贮藏种株、老根.菠菜或阳畦种株上越冬,部分成虫、若虫可在温室中继续繁殖,翌年春迁移到田地植株上为害。5~6月份和9~10月份为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8000倍液,或2. 5%溴氰菊醋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
天津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