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在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后菌丝块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的孢子座,后包裹颖壳,近球形,常大于病粒数倍,同时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壁孢子。
2、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
(4)药剂防治。
用2%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然后闷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剂150~200克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亩用14%络氨铜水剂250克稻丰灵20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洒。施药时可加入三环唑或多菌灵兼防穗瘟。施用络氨铜时用药时间提前至抽穗前10天,进入破口期因稻穗部分暴露,易致颖壳变褐,孕穗末期用药则防效下降。此外也可用50%DT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60~75公斤,于孕穗期和始穗期各防治一次,效果良好。也可选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60~75克,兑水60公斤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