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使得主要的害虫棉铃虫销声匿迹,但是结果导致另一种原本处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象急剧增加。5月13日,由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吴孔明等人的论文“Bt棉花种植对盲蝽象种群区域性灾变影响机制”,该文章表明了对中国北方作物的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Bt棉种植地原本处于次要地位的害虫盲蝽象急剧增加,替代了棉铃虫成为主要害虫,这一研究也是全球首个涉及多种作物、大时间尺度的有关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生态影响评价研究。美国科学促进会在报道吴孔明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时称之为“Bt棉花的非计划性后果”。
吴孔明等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Bt棉种植进程形成对应的是,近10年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大面积种植Bt棉花品种后,棉铃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棉田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广谱性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降低,给盲蝽象的种群增长提供了空间,最终导致了盲蝽象的区域性种群剧增,并在枣、葡萄、马铃署等多种作物上猖獗为害。2008年全国棉花盲蝽象发生面积390万公顷,产量损失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3.9倍、6.2倍,两者均创20年来新高。盲蝽象虫害的加重直接导致了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大幅度增加,2000年棉田防治盲蝽象施药不足1次,而近年来上升到6-7次,严重地区达15-20次。
吴孔明表示,这一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区域性的,Bt作物生态系统需要建立新的害虫治理理论与体系,新的转基因棉花三发需要考虑盲蝽象问题。
据了解,在国际上,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第三代抗虫棉已经携带有抗盲蝽象的基因,他们表示这个产品将在2015年进入市场。因此,我们要对此引起重视,特别是棉区和蔬菜设施栽培地区要密切注意盲蝽象的发生趋势,适期开展药剂防治,有效地控制盲蝽象的发生为害,确保棉花和蔬菜高产稳产、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