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四省区大豆——选早熟品种科学防控病虫害 今年东北大豆春播既有雨雪多、墒情好的有利因素,也面临气温低、播期迟的不利局面。记者了解到,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东北大豆提出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要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搞好播前种子处理,特别是针对今年播期可能推迟的实际,指导农民选用适期或偏早熟品种,防止越区种植;要确保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要做到播前晒种,以及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用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100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复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虫害严重的地块要选用既含杀菌又含杀虫剂的包衣种子,未经包衣种子,需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拌种剂可添加钼酸铵,以提高大豆出苗率和固氮能力。 要抢墒播种争取一次保全苗,未经秋翻地块采取原垄卡种,秋翻起垄地块采取平播后起垄或平作窄行密植,土壤墒情较差地块采取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干旱严重地块采取行间覆膜的播种方法。要抓住地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利用早春“返浆水”抢墒播种。当耕层地温稳定通过5℃时可以进行播种,并连续作业防止土壤水分散失。 要科学防治病虫害,今春应加大对二条叶甲、蒙古灰象甲、网目沙潜、斑须蝽等害虫的预防。可用3%啶虫脒每亩50毫升对水30~50升喷雾防治。地老虎可在苗期早期采用青草诱杀,割青草间隔5米堆成堆,在堆底喷洒80%敌敌畏300倍液,也可实施人工捕杀。此外,重迎茬地块要注意出苗后用毒饵防治鼠害。 黑龙江抗低温地湿玉米——提高播种质量增加播种密度 针对今年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气温回升慢对黑龙江省玉米整地播种的影响,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抢农时保春播的技术措施。 专家指导组提出,要抢抓农时,争取积温。对于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的郑单958等晚熟品种,要争取在5月1日前完成播种。对于第一积温带下限种植的先玉335等类似品种,要争取在5月5前完成播种。对于第三积温带的玉米种植,要争取在5月10日前完成播种。 针对不利天气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专家指导组建议,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一是因地调整结构,合理安排品种。今年在坚决杜绝品种越区种植。科学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进行搭配种植,以规避后期风险。对于第一积温带低洼积水田块、第二积温带不能在5月5日前完成播种和第三积温带不能在5月10日前完成播种的地块,应考虑更换相对早熟品种,或改种大豆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改种早熟品种时,要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通过增加亩穗数来保证群体产量。二是抢时整地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遵循保墒抢时整地的原则,做到灭茬、整地、起垄、播种、镇压“一条龙”联合作业,提高整地质量。要在适时早播的同时,努力确保播种质量不降低。一般在土壤5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8℃、耕层含水量20%左右时,可开犁播种。注意墒情差的地块要适当深播,覆土5~6厘米;反之要适当浅播,覆土3~4厘米;播后及时镇压,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三是增加播种密度,构建合理群体。针对今年播期延后、农时紧张的特点,一定要注意保证播种密度,抓好播种质量关,要精整地、保全苗、保群体,通过提高出苗整齐度和构建合理群体增产。对于晚熟玉米品种,可采取催芽补水播种方式,一般可抢回3天左右的积温,催芽种时注意补足水,以防芽干。 长江中下游早稻——促进多穗早蘖平衡生长 目前,长江流域早稻栽插已接近尾声,从农业部种植业司了解到,为切实加强田间管理,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提出当前早稻田间管理意见。 增加基本苗,争取多穗高产。延迟栽插的早稻,本田营养生长期缩短,生产上要保证栽插足够的基本苗数和增加栽插密度,要求每亩栽插2万穴以上,即每平方米30穴以上,争取以多穗获得高产。 带泥移栽,促进早发分蘖。目前,不少农民塑盘育秧和湿润育秧的播种密度大,秧苗素质差,再加之秧龄期延长,洗秧栽插又使秧苗受到植伤,导致秧苗栽插后返青分蘖慢。移栽时要做到起苗少、带泥栽插,以有利于返青成活和早发分蘖,增加3~4天的营养生长期。 移密补稀,促进田间生长均匀。今年直播早稻烂种、烂芽和烂秧3种类型都有发生,尤其是4月中旬出现持续低温天气,部分地区秧苗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天气转晴后秧苗吸水困难和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烂秧。对因烂种、烂芽、烂秧造成田间生长不均匀的田块,要在3~4叶期尽早移密补稀。 加强栽插后的管理,促进水稻平衡生长。由于品种、播种期、育秧方式不同,秧苗素质差异较大。应根据栽插的基本苗数,栽插密度,禾苗生长状况,以及栽插后的天气变化等,采用分类管理:一是栽插后天气晴好,尤其是基本苗不足和秧苗素质差的田块(包括直播稻),应适当早施和增施分蘖肥,以增加分蘖苗数和提高分蘖成穗率;二是栽插后遇低温阴雨,要灌水护苗,适当推迟施用分蘖肥,以增强水稻抗低温的能力;三是杂草发生不严重的田快,最好不要施用除草剂,而采用人工除草,以避免除草剂对水稻生长的抑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信息来源:农业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