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在近地面的茎部初呈水渍状,迅速向茎上部和根部扩展,致使病部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随后,菌丝体交织形成初呈白色后变为黑色鼠粪状的菌核。地上茎部和叶柄部受害,其症状相似。莴苣患病后,其地上部叶片迅速萎蔫,最后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菌核也可以直接产生菌丝,菌丝与寄主接触后直接侵入。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轮作和深翻土壤,使地面菌核深埋土中。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切忌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拔除病株,减少菜株生长期间相互传染。及时排除渍水,降低地面湿度。通风透光良好。 (3)发病期间可用5%氯硝胺粉剂,每亩用4-5斤混细土30斤或7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用0.5斤与细土30斤拌匀,撒于莴苣株行间;50%氯硝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布在菜株中和下部的茎叶上,效果良好。(来源:农资与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