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茄科蔬菜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茄科蔬菜青枯病〔Ralstonia (Pseudomonas) solonacearum〕又名细菌性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重大细菌病害。分布范围极广,其中以温暖、潮湿、雨水充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尤为严重。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和西南部分地区。近年来,北方保护地面积明显扩大,在部分地区青枯病有所发生和发展,受害较重的是番茄,其次是马铃薯和辣椒,在茄子上也有发生。该病在广东每年以6~9月份发生最烈,产量损失达15%~100%。
    青枯病是维管束病害,以开花结果期发生最严重。典型症状为叶片、分枝或植株呈急性萎蔫,横切茎基部可见木质部变褐,用手挤压,切口处有乳白色粘液渗出。病菌可以在土壤中、病残体、马铃薯块茎上越冬,成为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一般从植物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高温和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

                      1 综合防治技术  
                     
      1.1 选育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抗病品种是目前控制茄科蔬菜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带病种薯是马铃薯青枯病新病区主要传染来源,切断这一关键性传染环节,就基本可以控制其危害。
      根据青枯菌对不同寄主的致病性差异,可分为5个小种,其中小种1号侵染番茄、烟草等茄科及其它植物;小种2号侵染香蕉、赫蕉、大蕉、海里康;小种3号侵染马铃薯、番茄,对其它植物致病力弱;小种4号侵染生姜,对其它植物侵染力弱或不侵染;小种5号侵染桑树,对其它植物不侵染。在自然条件下侵染马铃薯的为小种1号和3号,侵染茄科蔬菜的绝大多数为小种1号。根据对3种二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和3种己醇(甘露醇、山梨醇、甜醇)的氧化作用,青枯菌可区分为4个生化型,我国茄科蔬菜上已发现3个生化型即生化型Ⅱ、Ⅲ和Ⅳ,其中尤以生化型Ⅲ和Ⅳ占优势。小种1号或生化型Ⅲ、Ⅳ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优势菌系,除了在茄科蔬菜上侵染,在其它许多作物上也可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抗病育种工作必须注意菌系的差异,要因时、因地、因作物进行。我国自1984年以来已筛选出几个马铃薯无性系即Ms-42.3和Ms  10.2高抗青枯菌小种3号,以及无性系AVRDC-1287.19高抗小种1号,可作为优良抗病亲本材料。同时还培育出不少抗青枯病的番茄和较抗青枯病的辣椒新品种,如抗青19、夏星、粤红玉、粤星、丰顺、多宝、华南462、穗圆、L-402、洪抗1号、洪抗2号、四季抗青、28A、蜀早3号、湘引番茄1号、秋星、湘引等番茄。以及早杂2号辣椒、通椒1号甜椒等。
      1.2 调节播种期 茄科蔬菜青枯病属高温型病害,通常气温在30~37℃时最有利病害发生;土壤温度也影响青枯菌在土壤中存活,土壤温度低于20℃,病害很少发生,温度升高,病害发生加重。因此通过调节作物的播种期,避过高温季节,避开青枯病发病高峰,可以大大减轻青枯病发生。如广东春番茄采取提早播种,提早收获,以避过高温季节,秋番茄则推迟播种,让前期避过夏天高温季节,以减少发病。
      1.3 通过轮作等进行栽培防病 青枯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50多科的数百种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林木、花卉、药材、牧草和杂草等。我国已报道的寄主有: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烟草、甘薯、花生、芝麻、红麻、苎麻、桑树、桉树、木麻黄、油橄榄、木棉、生姜、菜豆、沙姜、草莓、紫苏、霍香、白豆寇、金光菊、龙葵、排草等,国外报道还可为害香蕉、芭蕉、大蕉等其它寄主。若采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特别是与禾本科作物如水稻进行水旱轮作,则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因此也是防治青枯病较好的方法之一。轮作间隔期的长短因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而异。一般而言,轮作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此外,在栽培上要注意科学管理,应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进行高垄种植,建立畅通的排灌系统,严防串灌、漫灌和渍涝。   
      1.4 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 由于青枯菌多从植物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植株萎蔫,因此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做到少伤根,对减轻病害发生具有一定作用。可选用洁土肥泥、火烧土作营养土或有机质含量高、前作为非茄科作物的地块作苗床,播种前每667m2苗床最好用75~100kg的石灰处理土壤,移栽时尽量少伤根、少造成伤口。
       1.5 进行微生物和生态防治 目前,微生物和生态防治已成为青枯病防治研究的热点。利用拮抗性微生物包括荧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枯菌无致病力产细菌素菌株,噬菌体等报道较多,但应用于生产实践还要做许多工作。南京农业大学用青枯菌无致病力产细菌素菌株MA-7,NOE-104于番茄定植时浸根和灌根,移栽后2个月内的防治效果达70%左右。
    生态防治主要体现在土壤添加剂的施用上,它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拮抗性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如台湾用甘蔗渣、谷壳、尿素、矿灰等有机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配制的土壤添加剂(称S-H混合物),于番茄播种前1周施于穴内,可以大大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四川以S-H土壤添加剂为基础改良制成不同组分的添加剂,防治番茄青枯病效果达78%以上,但往往前期效果好,后期效果较差,甚至无效。笔者通过试验证明,将微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两者结合起来,在蔬菜移栽前1周土壤穴施添加剂,移栽时用拮抗性微生物等生物农药浸根或灌根,或者将化学杀菌剂、土壤添加剂和微生物农药结合使用,可以提高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1.6 调节土壤酸碱度 土壤类型不同,决定着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微生物类群,从而影响土壤青枯菌的数量,如砂壤土,特别是粗砂土,青枯病发生重,粘壤土则发病轻。青枯菌最适的pH为6.6,通常微酸性土壤有利于青枯病发生。因此,定植时土壤施用生石灰,每667m2施75~100kg,提高土壤的碱性,可以减轻发病。江西在白泥土上(偏碱性)种植番茄,青枯病很少发生,广东南雄在紫色土壤上种植烟草不发生青枯病。广州市推广应用改土肥料,即利用碱性肥料改变菜田的酸碱度,一般每667m2用量为75kg,对预防蔬菜青枯病的发生效果较好。
      1.7 嫁接防病 现在人们愈来愈重视利用抗病的砧木嫁接方法防治青枯病。浙江、上海等地用番茄抗病野生砧木嫁接当地主要栽培品种,防治青枯病效果高达100%,且增产1~7倍,对番茄品质无影响;台湾利用嫁接技术防治茄子青枯病也获得成功。但嫁接防病要有一定的嫁接技术,花费的劳动量较大。
      1.8 药剂防治 茄科蔬菜青枯病的化学防治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也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药剂。虽然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药液进行灌根处理,每株0.3~0.5L,隔10d(天)1次,连续灌2~3次,有些防治作用,但最终还是不能控制住青枯病。因此,笔者认为,普通化学防治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治青枯病的目的。
       国外将氯化苦施到土壤,然后盖膜进行土壤熏蒸,能有效地防治土壤线虫病害和杂草,也能减少青枯病发生。但必须注意防止蔬菜生长期间青枯菌在田间的再侵染,否则土壤处理无效,因为菜园的浇水、灌水,很容易传染青枯病菌。 

                             2 存在问题 
 
      国内外对蔬菜青枯病的防治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有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在抗病育种工作中,还存在着抗病性与产量、品质等优良性状的矛盾以及抗性丧失等问题,有些蔬菜目前还没有抗青枯病品种。轮作被认为是较好方法,但效果短暂,当年轮作的效果较好,连续两年种植茄科蔬菜,青枯病仍然发生严重,同时在大发生流行年份效果也差。虽然生物和生态防治具有很大潜力,但因生防菌易受土壤环境影响、生防菌在作物根部定殖能力及其本身退化等问题在田间应用还受到限制。大面积进行土壤消毒,不但成本高,还须注意田间再侵染,否则不能控制整个生长季节青枯病的发生。嫁接防病要有一定的技术,费劳力,目前难以在广大农村推广。药剂防治也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细菌对农用链霉素之类的抗菌素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必须深入研究青枯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菌系遗传变异;更多地了解土壤、作物、病原微生物、拮抗微生物等病害的生态学;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抗病、耐病品种的选育,建立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构建生防菌及其它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菌有关因子的基因,结合植物细胞工程,将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解决蔬菜生产上的难题。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刘琼光 曾宪铭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