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
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权威人士为我们勾勒出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希望大家擦亮眼睛,积极行动,共同防范危害我们家园的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主要有3个: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传入
从目前的情况看,无意引入较多。由于交通越来越发达,流动人员和物资,以及压舱水无意带入的物种很多,例如蔗扁蛾、褐家鼠、豚草、北美一枝黄、紫茎泽兰、刺花莲子草、苋属、松材线虫和美国白蛾等。
有目的地引进种带来危害的事例也比比皆是,而且有意引入的物种成为外来入侵种的几率比无意引入的几率高,这是因为有意引入一般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生长快、繁殖快、抗逆性强的物种,这些都是入侵物种的特征。比如,水产养殖方面引进四大家鱼、罗非鱼等;人工养殖国外引进种獭狸、麝鼠;农业畜禽饲料国外引进种水花生和水葫芦;园林观赏和水质净化种类水葫芦;环保方面,沿海护滩国外引进大米草。
另外,人为因素是构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关键元素。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上面谈到的有意和无意的引入,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例如,与受到良好保护且未被干扰的生态系统相比,经常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受生物入侵。人类对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方式不当,如轮作农业生产方式、人为烧山烧荒、过度放牧等行为,有时会为外来物种入侵创造条件。
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
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入侵物种数量比较多,据统计有400多种,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海洋、森林、湖泊、草原、淡水、河流都有外来入侵种的危害。另外,几乎所有的门类都能找到一些代表性的物种。
通常说的损失只是经济方面,保守估计至少占GDP的1.5%。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间接损失的计算十分困难。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比如,大量的水葫芦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甚至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态作用,并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水葫芦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对水体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但却不容忽视。
更令人忧虑的,还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的统计数据大多着眼于看得见的方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影响一旦显现,将完全不可逆。
防范入侵关乎国家生态安全
大自然保护协会曾经在全国51个自然保护区做了本底调查,外来入侵物种非常普遍,有一些非常严重。曾经去过两个为候鸟迁徙设立的国家级保护区观鸟,发现鸟根本不待在保护区里头,而是在保护区外头,因为保护区内已经入侵了大量的互花米草。成片成片的互花米草已经成为海边的自然保护区非常严重的问题。滩涂原本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方,下面的沙蚕、贝类等是迁徙鸟类非常喜欢吃的食物,但是有了互花米草,基本上下面什么生物都没有,鸟没有了食物,当然不会在保护区里待。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更令人忧心的是,在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时候,有些措施反而是在促进外来入侵种的扩散。比如,自然保护区内特别是管理区域种植的现象非常普遍,种植物,种花卉,养殖动物,采用的大部分都是外来物种。
自然保护区能不能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可以说已经关系到国家的整个生态系统安全。在这点上,防范已经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