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根据全国一代粘虫发生情况及当前我省灯下诱蛾情况,结合历年二代粘虫发生规律和省气象台发布的短期气候预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在我省总体偏轻发生,中部汾河灌区、潇河流域以及文峪河流域的麦套玉米田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150~250万亩,防治适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二、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
(1)外地虫源。一代粘虫在鄂、皖、苏、浙、沪、豫、鲁等大部麦区轻发生,见虫面积为1069万亩,接近上年,为2002年以来次低年份。麦田每平方米虫量,除安徽颍上、凤台和湖北枣阳及江苏东台等局部田块分别为49头、36头、30头和22头外,其他大部地区平均值均在6头以下。
(2)本地虫情。一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在我省各地陆续进入发蛾盛期,较去年早6天,与往年持平。截止6月10日,全省累计诱蛾1030头,比去年同期减少3.9%,比历年同期减少33.1%,是近年来诱蛾量较少的一年;单灯日诱蛾量最高51头,比去年少4头。据各测报站监测,除介休测报站诱蛾量比历年同期高77%外,其余测报站比历年同期分别减少10%~94.8%。目前雌蛾交配率为92.2%,抱卵率为84.5%;卵巢发育级别以3~4级为主,占58.6%。目前田间幼虫仍集中在未收获的小麦田,幼虫量明显低于历年同期,一般每平方米有幼虫10~15头,最高达60头以上;玉米田尚未查到幼虫,谷子田可零星见到幼虫。田间卵量调查,一般每平米有卵0.2~0.4块,与去年同期持平;单块平均有卵31.3粒,最高55粒。
2、气象条件
据省气象台夏季气候预测,6~8月份我省降水量介于230~315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南部的局部地区略偏多,其余地区略偏少。季平均气温南部大部地区略偏高到偏高,北部略偏低。中部地区降雨量偏少对粘虫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发育不利。
3、生态因素
目前我省小麦正处于收获期,小麦收获后粘虫幼虫很快就会迁入玉米、谷子等作物田为害。受春季干旱气候的影响,我省秋播作物播种期普遍推迟,玉米、谷子等作物正处于幼苗期,长势较弱,对虫害的耐害性较差,一旦受害极易造成严重损失。
三、防治建议
1、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布预报。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害虫,其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遇适宜气候条件将有重发生的可能。因此,各级植保部门应加强虫情监测,密切关注粘虫发生动态,根据虫情及时发布预报,指导群众开展防治。
2、综合防治。
防治中要严把“三关”,即捕蛾于产卵前,灭卵于孵化前,药剂防治于三龄前。(1)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2)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杨树枝把、谷草把等引诱成虫产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烧毁。(3)幼虫发生期,在三龄前选用25%灭幼脲3号悬浮液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小麦和玉米间作区,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对玉米田进行喷药,防止麦田幼虫转移至玉米田为害。
报:农业部种植业司,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人民政府分管省长,省农业厅正、副厅长,省财政厅,省供销总社,省科委,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送:各有关省、市、自治区植保站,省农业厅种植业处、信息中心,本省各市、县农牧(业)局,病虫测报中心站,农业院校及有关单位
来源: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