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上升为麦区春季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忽视防治往往对小麦产量带来严重损失。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30%左右,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
发病症状
一般在小麦3叶期至4叶期开始表现症状,受到侵染后,在茎基部及下部叶鞘上形成边缘浅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拔节以后,病状最为典型,随着病斑的扩展,逐渐由叶鞘传播至茎秆上,颜色变深,多个病斑联合形成云纹状花斑。重病株多在茎部一、二节间变黑甚至腐烂,到后期往往倒伏或形成白枯穗。发病末期在叶鞘和茎秆病斑上有暗褐色菌核,近圆形,直径1~2毫米,病斑在早晨或淋雨时,表面生有白色或污白色粉状物。
发生规律
小麦纹枯病发病病程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一是冬前始病期,麦苗2叶期见病,主要发生在基部叶鞘上,播后的多雨年份,冬前的田间病株率可达5%~10%左右,早播田可以超过20%。二是越冬静止期,随着气温下降到10℃以下,病情发展缓慢或停止。三是横向扩展期,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田间病株增加,这时雨水越多,病害越重。四是病害侵茎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麦株拔节后病菌侵染茎秆,形成花秆。五是枯白穗表现期。重病株烂茎,在4月底至5月初出现枯白穗,尤其在雨后天气突然转晴,并有一段持续高温干热天气,枯孕穗和枯白穗表现更快。秋冬温暖、春季多雨潮湿天气有利于发病。小麦纹枯病发育室温为20℃,35℃以上不能生长发育,一般在低温下发育良好。
综合防治对策
防治小麦纹枯病,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增施有机肥。目前小麦施肥一般都是采用配方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控制小麦过分旺长,促进其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3.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发病较重的田块,可用6%戊唑醇种子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300毫升拌麦种25公斤;播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2%的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
4.做好大田药剂防治。春季喷药防治小麦纹枯病,一般在病株率达到15%时施药,春季期间经常调查,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井冈霉素对该病仍有较好的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应采用高药量大水量的方法,即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350毫升,或20%的井冈霉素可溶粉50~60克,加水50~75公斤喷洒,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选用纹曲宁、纹霉星等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有利于提高防效,延长持效期。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