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栽培是促进草莓优质高产、提早上市的好措施,为了保证草莓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棚内管理好坏,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棚内应做好如下管理:
调控温湿度。草莓开花和果实膨大期,白天棚内温度宜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下,以利于花粉飞散和授粉;夜间棚温保持在5℃以上,调节温度可通过在大棚内覆盖内膜,加设小拱棚等多层覆盖保温措施防冻,保证低温期夜间不受冻害。这时适量补水,提高土壤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草莓冻害,但不宜补水过多,以免造成棚内湿度过大而引起病害的发生,对草莓授粉不利。如果棚膜上聚集的水滴多,蜜蜂易被水滴打落死亡,对授粉不利。棚温升高后要及时揭去棚内的多层覆盖物,即使是连续阴雨天,也要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段揭去围裙,适当通风降温。
光照管理。草莓打破休眠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期,要补充光照,可在大棚内选用40瓦日光灯管,吊于栽培床上部1米处,每隔4米挂一只灯管,光照时间从下午6时至夜晚12时止,以保证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大棚种植草莓,花粉的形成大约自开花2周前开始,这期间如光照不足,遇阴雨天气,会抑制花粉萌发时所需的淀粉积累,从而使花粉发芽率降低,不利于授粉结实。而且易形成畸形果。
肥水管理。第一批果实采摘后,植株消耗大量营养,长势不强,花果多时要补施肥料,选用肥料品种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亩施用复合肥8~10公斤为宜,最好采用滴灌施肥,做到施肥与灌溉结合,不使棚内湿度升高,也可叶面直接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等生物肥料,增加草莓对病虫害的抗性。
整理植株。果实膨大期气温低,出叶速度慢,如果摘叶过多,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整理植株时要多保留绿色功能叶,只摘除老叶和黄叶,使叶片功能期延长。同时注意疏花疏果,草莓花序上后开的花,往往不能形成果实,没有经济价值且消耗养分,要在花蕾彼此分离时疏除,以去除花序的1/5~1/4为宜,对弱势花序不必保留,植株长势强的在第一花序上适当多保留1~2个果,对迟开花、无效花、小花、小果和畸形果等,应及时进行疏除。
防止畸形果。大棚栽培草莓的畸形果率高达20%左右。防止措施是在花蕾分离期适当疏除高级次的花序,使养分集中,提高商品果等级;注意棚内通风换气,降低湿度;进行人工授粉或放养蜜蜂;选用畸形果率低的品种。
喷赤霉素。在花蕾出现30%以上时,每株喷施10毫克/公斤赤霉素5毫升,喷施时间在1月中、下旬,促成栽培的11月下旬,重点喷心叶,喷后把棚温提高,能使顶花序的开花提前5-7天。
防治病虫。冬季低温低湿条件下病虫害发生少,一般不需要防治,如果发病也不宜喷药,以免增加棚内湿度,必要时可用烟剂防治白粉病、灰霉病。温度略升高时会发生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二斑叶螨、蚜虫等病虫害。防治灰霉病、菌核病、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剂1000倍液,或25%啶菌恶唑乳油75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或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喷~3次后改用保护剂继续防治。防治蚜虫,蚜虫吸取草莓汁液,使果实生长受阻,同时蚜虫排出的粪便使叶、果受到污染,而且蚜虫还是传播病毒病的媒介。可摘除老叶、清除杂草,开花前喷1~2次50%抗蚜威20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红蜘蛛危害时,叶片会出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大,全叶布满灰白色花纹,进而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化卷缩。可在花序初显时喷施0.3波美度石硫合剂,隔7天再喷1次,或用螨危悬浮剂3000倍液等喷雾。蚜虫、红蜘蛛易在新叶上危害,重点应对新叶喷雾,草莓开花期尽量不要喷药,以免影响授空而形成畸形果。
(李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