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工商系统不断建立健全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把加强日常市场巡查和开展专项整治紧密结合起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了农资市场安全。 严打各类农资违法案件 全省工商系统把打击非法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清理整顿非法农资经营主体、检查农资商品进货凭证、商品质量、包装标志等多项工作,加大了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资商品质量的检查整治。结合抗旱保春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了对农用水泵、播种机、手扶拖拉机、农用柴油、地膜等农资商品的检查。全省工商系统取缔非法经营户74户,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30件,涉案金额15.3万元。共检查各类农资经营户12796户(次),备案化肥25种19.3万余吨、农药416吨、种子63万公斤、农膜9.89吨。各级消协和“一会两站”受理并调解农牧民群众投诉17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4万元。 开展农资防假知识宣传 2月初,在春耕即将开始、农民购买农资旺季到来之际,省工商局在全省系统深入开展了“百乡千村万户农资防假知识宣传周”活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青海省工商局农资防假知识宣传提纲》为主要内容,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为重点商品,着重在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南、海北、海西州和黄南州的农村、乡镇、市场、农家、田间地头通过集中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邀请农技专家下乡宣传、以开展警示教育等有效形式向农民群众和农资经营者进行了农资防假知识和依法经营知识宣传。各级工商机关集中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89起、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6421人次、邀请农技专家下乡宣传33起。在乡村、集镇、集市等人员集中地区办宣传栏421个、悬挂横幅337条、张贴标语2450张、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287个、印发宣传材料80031张(册),以会代培或举办培训班44起。 抓连锁经营培育农资示范店 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指导农资“龙头”企业规范连锁经营。工商部门也通过监管连锁企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监管效果。目前,全省共有农资连锁门店和加盟店460多家,占全省所有农资经营主体的31.5%,仅省农资公司的直销店和加盟店就达到358家,成为全省农资经营的主渠道。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农资产品质量示范店”的示范带动和表率作用,引导广大农资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省工商局命名的62家“农资产品质量示范店”和州地市县工商机关授牌的157家“农资示范店”或“诚信店”进行了回访,回访率达到了100%。 抓抽检检测 加强督导检查 3至4月份,省工商局在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抽检检测的同时,会同西宁、海东、海南、海北、海西等地工商机关对西宁市、海东等地各大农资公司和供销社经销的二铵、复合肥、尿素、过磷酸钙等30个批次的化肥进行了质量抽检,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同时,指导各地聘请农资产品使用大户为农资市场监管联络员,召开联络员会议,征求对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 省工商局适时从各地抽调市场处(科长)组成交叉检查组,深入西宁、海东、海南、海北、海西、黄南等农资生产和销售的重点地区,检查指导各地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对工作不力、不到位的地区实行现场问责、督办。 落实制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工商部门建立并认真落实“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农资经营主体五项”制度。认真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实现对农资商品准入、交易和退市等环节的可追溯监管。目前,我省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全省1418户农资经营企业中,办照率、亮照率均达到100%;“两账两票一书一卡” 、“农资售货三联单”、“农资经营主体五项”制度建立率城市、农村均达到100%,初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监管;农资违法案件逐年减少。2007年同期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9件,2008年41件,今年为30件;违法性质逐年减轻,今年查处的案件中90%为无照经营案件,其余案件为超范围经营和农资商品的含量不够等情况,无制售假劣农资案件;案值越来越小,2007年同期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9件,涉案金额3345.7万元。2008年41件,涉案金额56.18万元。2009年30件,涉案金额15.3万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曹光 巨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