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结束后,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走低。8月份监测结果表明,拉尼娜/厄尔尼诺监测区海温距平指数较上月又下降0.05℃,达到了-0.53℃,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偏离正常,进入拉尼娜状态。
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现状,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预测,2016/2017年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发生时,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偏冷,东太平洋的下沉气流和西太平洋的上升气流加强,导致处于气流下沉区的南美沿岸附近地区(如阿根廷)降水更加稀少,而处于气流上升区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更加多雨;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出现洪涝。
拉尼娜事件易导致我国北方秋季降水偏多,秋汛明显,如1974、1984和2000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都造成了当年秋季黄河和淮河流域降水偏多;拉尼娜事件还易导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冷冬,如2000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0/2001年冬季,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低,部分地区出现了少见的严寒;2007至2008年拉尼娜事件导致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播种迟三天小麦“不怕冷”
据农业专家介绍:小麦要适应自然界,而不是自然界要适应小麦。农民在播种“弱春性”、“半冬性”品种时,将播种时间推迟3天左右为宜。其实,播种差了两三天,小麦生长效果就完全不一样。科学种田绝不是简单地施肥、用药、耕作,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应对异常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明年丰收、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