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防控对象
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经济有效地控制种苗期病虫危害,是病虫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推进农药减量使用的有效途径。近些年,在水稻播种前夕,江苏省各地农业部门均要求高度重视种子处理环节。
据了解,可以通过药剂浸种或拌种来防控的水稻病虫害包括恶苗病、干尖线虫病、苗稻瘟、稻粒黑粉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蓟马、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其中,恶苗病近几年回升趋势最为明显,在苏南、沿江、沿海地区发生普遍,机插稻和旱育移(抛)栽稻上发病较重;干尖线虫病在苏南、沿江地区时有发生,局部地区危害较大。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均属种传病害,一旦在田间表现出症状,难以挽救,实施种子处理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这两种病害是当前生产上稻种药剂处理的主要防控对象,也是各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稻种药剂处理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地制宜选择处理药种
相对于干尖线虫病,近几年恶苗病在我省发生更为普遍、危害更为突出。研究显示,除塑盘育苗中的高温催芽措施有利于病菌侵染外,大部分地区恶苗病病菌对主要浸种药剂咪鲜胺等产生高水平的抗药性是恶苗病加重的重要原因。对此,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建议停用咪鲜胺防治恶苗病,换用氰烯菌酯、咯菌腈、乙蒜素等药。
杀螟丹是预防干尖线虫病的主要药种,对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混合发生的地区可选用上述药物与杀螟丹的混配剂,如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等。此外,对灰飞虱、稻蓟马发生较重的地区,可加吡虫啉、噻虫嗪等药浸种或拌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发生区,可用三氯异氰尿酸浸种;对稻瘟病重发地区及易感病品种,可用咪鲜胺等药浸种。
提高浸种质量保证防效
浸种时用药杀死病菌、线虫是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关键。然而,生产上在浸种时存在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效。例如,浸种时间过短,不足48小时;把整袋种子放入浸种池,导致露出药液面部分浸不到药;机插稻分批浸种舍不得换药,到后期药液浓度下降;将稻种浸入清水后再倒入药剂,导致药液浓度不均等。
为保证防治效果,生产上应提高浸种质量。要确保种子处理的药剂浓度,不能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浸种时间保证在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要注意浸匀浸透,药液要淹没稻种,有条件的将稻种从包装袋中倒入浸种容器中浸种,袋装化浸种时稻种装三分之二袋,确保翻袋时种子吸足水后均匀受药,并时常翻动种子;机插稻分批浸种时切忌废液再利用,以防药剂浓度下降和病菌污染降低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