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共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发生广、危害大的一类病害。德州市以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较重,秆锈病一般不造成危害。小麦叶锈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感病后,植株营养物质不断被病菌所消耗,植株表面的夏孢子堆破坏寄主的表皮细胞和叶绿素,致使光合作用削弱,水分蒸腾加快,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发病轻时小麦能正常抽穗,但千粒重降低;发病早而重时,植株矮小,有的不能正常抽穗,有的虽然可以抽穗,但千粒重降低严重。条锈病大流行的年份,一般减产20%~30%,中等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为了控制其危害,现将其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发生特点
条锈:主要危害叶片,病菌夏孢子在成株叶片上排成一条一条的形状,但不穿透叶片背面,严重时小麦的颖壳、叶鞘、茎秆也可被侵染。在幼苗叶片上,特征不明显。在小麦生长后期,由于气温上升,受侵染的部位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冬孢子堆,呈黑色条状,表皮不破裂。
叶锈:主要危害叶片,病菌夏孢子堆在成株叶片上排列不规则、呈红褐色、近圆形散生。后期产生黑色、近圆形散生的冬孢子堆,但表皮一般不破裂。
秆锈: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穗部。病菌的夏孢子堆呈锈褐色,呈椭圆形或狭长形,不规则地散生,有时候联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表皮撕裂翻起。冬孢子堆为黑色,长椭圆形,散生,常突破表皮呈粉疱状。常规识别特点: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传播途径
小麦三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属于担子菌类,亲缘关系很近,随气流传播。孢子成熟遇到轻微气流,就会向外飞散传播或漂向高空远距离传播,造成小麦受害。
防治方法
防治小麦锈病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农业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1.选用抗病品种。以济麦22、良星66、良星99、鲁原502为主。
2.栽培防治。适期播种,减轻秋苗发病。越夏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合理施肥,氮肥应早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可以改善麦田小气候减轻病害。
3.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的三唑酮,即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克拌麦种100公斤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拌匀后闷1~2小时播种,可减少或延缓苗期发病。
4.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率达2%~4%,严重年份达1%时开始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2.5克/亩对水45~60公斤喷雾。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2.5g~30g,对水45~60公斤喷施效果较好,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