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针菇马上就要进入出菇期。出菇期是金针菇栽培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直接决定着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那么,金针菇出菇期的管理上有哪些重点呢?
催蕾过后,金针菇进入出菇期,培养基上金针菇的子实体开始生长,但因为子实体的发育有先后、强弱之分,长势不一。为了提高金针菇产量及质量,菇农应该通过棚室环境的调控,对发育健壮的子实体进行抑制,促使发育较慢的子实体生长,达到整齐一致。
首先,降低棚内温度。将棚内温度降低到4-6℃,可以抑制金针菇的生长速度,从而使金针菇长势一致。
其次,增加通风时间,满足金针菇对氧气的需求。在白天菇棚不通风时,应将菌袋上覆盖的薄膜掀开通风。在晚上对菇棚通风降温时,菇农则应将菌袋进行覆盖,当菇棚内的温度降低到4-6℃时,再将菇棚的通风口关闭即可。一般来说,一天内金针菇应覆盖薄膜12-14小时,掀开菌袋上的薄膜10-12小时。
再次,尽量保持金针菇生长环境黑暗。因为1-2勒克斯的光线已经能够满足金针菇生长的需求,如果光线太强,会导致菌柄的基部色泽加深及菌盖变大,影响金针菇的商品性。此外,金针菇具有强烈的向光性,栽培袋摆放好之后一般不宜移动,工作光源也应尽量固定,否则菇柄就会发生扭曲现象。
最后,将棚内的相对空气湿度维持在80%-85%。如果湿度高于92%则会导致菇盖呈水渍状,甚至诱发软腐病和褐色斑点病。具体操作时可在出菇初期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以后根据情况可向菇体喷适量雾状水。
这样经过3-4天,即可解除对金针菇的抑制,促进金针菇的正常生长。当金针菇进入正常生长阶段时,应将菇棚内的温度保持在8-12℃,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生长前期保持在80%-85%,在生长后期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即可。同时为满足金针菇生长对氧气的需求,要注意将菌袋的通风时间增加到12小时以上。如果发现菌盖过大,菇农就应适当缩短通风时间,加强遮阴,减弱光照。当金针菇长到约15-18厘米时,即可进行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