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产使用除草剂是一项省工省力效果好的增产措施,已在生产上大力推广使用。但是随着除草剂品种的不断更新上市,不少地方有喜新厌旧的倾向,有的放弃使用多年并对其性状和使用技术比较了解的除草剂品种,盲目地使用仅从介绍上看到的新品种,结果因了解甚少,临田使用经验不足而造成大面积的药害症状出现,无法及时采用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事例常有发生。现将近几年来因使用不当而造成药害的几种除草剂介绍如下:
异丙隆。该除草剂为取代脲类选择性除草剂。为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兼茎叶处理剂,药物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内,抑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受药杂草表现在叶尖和叶缘褪绿发黄,最后枯死。这种除草剂常用于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一般不用于油菜田,而在油菜田误用后,油菜大叶片吸收了较多的异丙隆药液,而使其他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先出现药害症状,严重时叶脉间黄化褪绿现象,最终变褐死亡。特别是在油菜抽苔开花后,不宜再使用这种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否则会导致严重药害而造成减产。
二甲四氯钠。该除草剂为苯氧乙酸类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药物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敏感植物受药害后出现激素型除草剂中毒症状,表现出叶片卷缩、叶柄和茎秆扭曲,叶片褪绿黄化,僵硬发脆,最终干枯死亡。油菜、豆类等阔叶作物对二甲四氯钠很敏感,它在土壤中的活性长达3-4个月,因此油菜等敏感作物在播种或移栽时都不可以使用二甲四氯钠进行化学除草。一些地方在油菜 移栽前使用该除草剂灭茬,导致油菜不能正常活蔸,有的发生心叶畸形、扭曲等现象。
胺苯磺隆。为内吸传导型选择性磺酰脲类除草剂。通过杂草叶和根吸收,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最终导致杂草死亡。但在油菜田使用,如果使用时期过早,油菜抵抗力弱;使用时油菜田积水,在一些敏感类型油菜上使用(如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如果用药量过大,油菜会出现明显药害。因此,必须避免在油菜幼苗期用药,严格控制用量,每亩纯药用量不超过1.5克,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施药后疏通沟系,保证田间不积水,并特别注意在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田慎用。
乙草胺。是常用于油菜田作土壤封闭处理剂的除草剂。因连年使用于油菜田杂草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一些农户在施用时往往加大使用量,增加了药害的风险,在直播油菜田使用乙草胺风险更大,容易对油菜产生药害,特别是在施药后土壤湿度过大时药害会更加严重,主要表现是在加大药量使用时,油菜叶片会卷曲,生长受抑制,一般发生药害后1周新生叶片开始恢复生长,如果施药后遇上大雨,则很容易造成油菜出苗大幅度下降。因此,油菜田应严格控制乙草胺的用量,尤其是在地下水位高、田间处于积水的情况下的油菜田,一般在受药后50天表现药害症状,植株明显矮小,叶片变紫色并呈匙状,严重药害株在施药后60-70天死亡。因此,油菜田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田间沟系配套,保证下雨时积水能及时排出。
烟嘧磺隆。该除草剂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物可被杂草茎叶和根吸收并在体内传导,施药后敏感杂草生长停滞,茎叶褪绿逐渐枯死,该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而油菜等作物对其敏感,玉米田正常使用施用烟嘧磺隆,即可对后茬油菜产生较严重的药害,严重的会发生死苗现象。据资料报道,前茬该药纯药亩用量超过4克,即4%烟嘧磺隆每亩超过100毫升,必须在间隔18个月后才能种油菜。
异噁草松。为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对油菜田绝大多数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效。药物被杂草的根和幼芽吸收后,经木质部向上传导到植物体各部分,影响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合成,使杂草叶片、幼芽白化而死亡。油菜对其的耐性不太强,用量稍大时油菜即可出现叶片白化、生长受到抑制等药害症状。因此在白菜型油菜上不能使用异噁草松及其复配剂,直播油菜也不宜使用该药化除。
双酰草胺。双酰草胺的药害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在施药后20天开始表现症状,施药后45-60天达症状表现高峰。重症株表现全株发黄,成龄叶呈鲜黄色,心叶和幼叶多呈黄色,并伴有畸形,如叶片边缘向上翻、叶脉间的叶网隆起来、表面粗糙等。据试验,每亩用70%草长灭可湿性粉剂300克,施药后45天明显药害株率达12%。药害症状随用药量的提高而加重,绝大多数重症株于春季返青期死亡,干旱天气会加重用药害。
(曹涤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