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是江苏省水稻上的两种主要病毒病,一旦流行危害损失惨重。 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以下成果:一是首次利用检测试剂盒测定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带毒率,建立了水稻病毒病中长期预测预报体系,并用于定性定量测报;二是利用抗性鉴定方法和标准筛选出一批抗病品种,为品种审定和良种推广提供了依据;三是组装集成了以抗耐病品种应用、播栽期推迟、防虫网覆盖、耕翻和科学用药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四是制订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预测预报技术规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1609-2008)和“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999-2006),使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邻近省市同类地区都得到了推广。该技术运用“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栽期“避虫控病”和覆盖防虫网阻断传毒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水稻两种病毒病危害。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综防技术体系,2007年度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度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年减少用药3000万亩次左右,防效提高30个百分点,年挽回水稻产量损失100多万吨,年新增产值超过亿元。 1.核心技术。 (1)水稻病毒病测报技术。推广水稻条纹病毒、黑条矮缩病毒免疫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灰飞虱带毒率测定,建立水稻病毒病测报技术体系。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带毒率快速测定方法已在基层县级植保部门广泛推广应用,同时规范了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方法、以及发生期、发生量、发生程度预测方法、调查数据汇总传输与资料表册等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项目与内容,由过去的经验预报提升到定量预报,显著提高了防治的针对性。(2)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标准,筛选出一批抗性品种和品系,并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抗性评比试验和示范展示,组织观摩考察,为品种布局、抗条育种、品种审定、良种补贴等提供依据。降低病害的危害损失,减少农药的使用。(3)调整优化农药品种。推广毒死蜱、吡蚜酮、烯啶虫胺、异丙威等药剂喷雾防治,敌敌畏撒毒土熏蒸,并长短效相结合,总体防效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体现为田间病株率下降。(4)科学防治传毒介体灰飞虱。再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病品种,推广机插、小苗抛栽,推广无纺布或防虫网全程覆盖秧苗阻断灰飞虱传毒的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药剂防治策略,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方法,重点抓好秧苗期灰飞虱成虫及本田二、三代灰飞虱若虫盛期等关键时期,根据品种抗性程度、防治指标,科学开展防治。 2.配套技术。 (1)推广栽培避病措施。推广旱育秧、机插秧、小苗抛栽等省工、节本、控害的轻型栽培技术,减少常规水(旱)育秧,科学调整播栽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和早栽大田高峰期,减少一代灰飞虱传毒机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2)推广应用防虫网覆盖秧苗,阻断传毒危害。实施防虫网、无纺布笼罩秧苗,秧(大)田周围设置防虫拦板,阻止灰飞虱迁入,保护秧苗免受传毒危害。在苏南、沿江等重发区,推广30目以上无色防虫网或无纺布于秧苗苗床揭膜前覆盖直至移栽,支撑棚架顶端距秧苗保持50厘米左右的高度,保证秧苗素质,控制条纹叶枯病第一显症高峰效果达90%以上。防除水稻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水稻条纹及黑条矮缩病毒过渡寄主,截断寄主食物链。既控制秧田危害确保农民有秧栽,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3)推广抗(耐)品种。 (江苏省植物保护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