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白菜褐夜蛾、玉米叶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隙性大发生的杂食性害虫。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棉区发生危害以来,近些年的发生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一般棉田为害株率60%左右,严重地块达100%。一旦发生,棉农往往束手无措,直接影响到棉农种棉的经济效益,对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危害特点。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青菜、萝卜、茄子、马铃薯、冬瓜、大豆、黄瓜、玉米、芝麻等100多种植物。幼虫在2龄以前群集于棉株叶背,吐丝结网,危害棉叶,取食叶肉,形成透明小孔;3龄后分散危害,食量增加,将棉叶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存叶脉与叶柄;3龄以上幼虫还危害棉花的蕾、花、铃,导致蕾、花、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 其危害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突发性,来势猛。在南方棉区一般于6月上中旬始见到幼虫危害。但危害较轻,到7月份突然大暴发,黑光灯诱虫量和田间查虫量均会激增。二是蛾量大、危害重。在大发生时,峰日诱蛾量可达2800-3650头,虫口密度可达每亩5.6-12.6万头,百株有虫可达200-300头,受害严重的棉田,仅剩下叶脉和叶柄,成为光杆棉,严重田减产50%以上。三是危害时间长。甜菜夜蛾因世代重叠,在6-9月棉田持续可见到其危害。7-9月棉田黑光灯诱蛾量和田间查虫量均没有明显的消减过程,世代界限不明显。四是抗药性强,防治难度大。甜菜夜蛾幼虫蜡质层厚,体表光滑,不易着药,抗药性强,且对常用的化学农药产生明显的抗性,幼虫具有假死性,稍有惊扰,即缩成一团,或滚至土表,昼伏夜出,白天不见虫体,只见虫粪和被害状,防治难度大。 防治对策。防治棉田甜菜夜蛾,据湖南省沅江市棉区的经验,应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农业防治。利用冬闲深翻土壤,破坏在棉田越冬的场所,通过低温把翻到地面的蛹全部冻死。适时中耕、浇水,以破坏蛹的羽化环境。清洁田园,除尽田间及周围的杂草,减少甜菜夜蛾的产卵场所,切断其转移危害的桥梁。在幼虫化蛹阶段,结合农事深耕,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在产卵高峰期,摘除带卵叶。未喷农药的棉田,可将棉株轻轻摇动,将甜菜夜蛾振落,再放鸡鸭到棉田除虫。及时摘除作物茎部的部分老叶,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摘除卵块及低龄幼虫聚集的叶片,在大发生时人工杀灭高龄幼虫,能降低发生基数。 2、种植抗虫棉品种。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因棉花植株体内含有BT基因蛋白,能有效地抵御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侵害,从而大大减少棉田的用药量,保护环境。 3、灯光及杨树枝把诱蛾。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抓住甜菜夜蛾成虫盛发期,全面启动黑光灯,高压汞灯进行诱杀。在各代成虫盛发期用杨树枝把诱蛾灭虫,效果也很好。 4、掌握施药时期和防治技术,选择对口农药。在防治甜菜夜蛾药效试验中,结果表明:20%米满悬浮剂、20%杀得快、90%万灵、25%棉虫杀+敌敌畏等对其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最好的是20%米满,48小时虫口减退率为96%,明显好于其他农药,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甜菜夜蛾幼虫具有假死性。药剂喷到其身上后,因受惊落地,降低了药剂的防效,但米满属一种脱皮激素类农药,喷到虫体上后,能引起幼虫立即停止取食逐步脱皮,直至死亡,防治效果较理想,已得到棉农的认可。另据经验介绍,掌握在幼虫盛孵期,1龄幼虫高峰期施药,可选用10%除尽悬浮剂1000-1500倍液、5%太宝乳油1500-2000倍液、20.5%甜蛾净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夜蛾必杀乳油1000-1500倍液。该虫抗药性强,要注意轮换用药。在幼虫虫龄偏大时,需加大用药量,建议亩用除尽20毫升加溴氰菊酯30毫升,或米满30毫升加溴氰菊酯30毫升、或太宝30毫升加溴氰菊酯加敌敌畏、2.5%辉丰菊酯加0.9%的虫螨克乳油等,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棉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曹涤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