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情预报*
大螟原是江苏省水稻上的次要害虫,但近些年部分地区大螟发生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产上需加以重视。
据江苏省植保站资料,以往大螟在江苏省沿海、沿江水旱混作区发生较重,现扩展到苏南、沿淮等地,发生范围和程度均加重,局部地区成为螟虫中的优势种群。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害虫研究专家方继朝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大螟发生量上升与江苏省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有很大关系。据研究,相对水稻等寄主作物,大螟在鲜食玉米尤其是甜玉米上的发育进度显著加快,每代生长周期缩短,而且繁殖能力增强,产卵量增加。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为大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来源,特别是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大的南通等地,大螟发生量显著增加。
从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了解到,大螟原是当地水稻上的偶发性害虫,一般在用药防治二化螟时兼治即可。自2005年以来,当地大螟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三年来上升迅速,目前已成为当地水稻上仅次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第三大害虫。生产上防治方法不对路,也是造成大螟发生和危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螟、二化螟均能造成水稻枯心和白穗,农户常按照防治二化螟的方法用药,导致防效不佳,大螟种群数量上升。
防治大螟,一般掌握在卵孵高峰期施药,但其虫源复杂、发生盛期长,卵孵高峰期较难确定。有关专家认为,生产上需根据大螟发生期和发生量确定施药时期。如果大螟的发生期与稻纵卷叶螟一致,在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时能常能兼治大螟;如果发生期不一致,大螟虫量高时需单独用药防治,施药时间依据当地植保部门的测报而定。适用药有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阿维•二嗪磷等。 (于丹)
资料链接:
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多食性害虫。在江苏省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盛发,主要危害茭白和玉米;第二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盛发,成虫喜产卵于植株高大、叶片修长的稗草和田边长势嫩绿的水稻植株上,常造成水稻枯鞘和虫伤株,稻田边多于中间;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盛发,造成水稻枯孕穗、枯白穗和半枯穗和虫伤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