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
|
|
|
|
|
|
|
|
江苏省“十一五”农田草害治理进展及“十二五”农田除草策略 | | |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农田杂草发生面积比“十五”期间有所增加,杂草发生密度有所上升,田间草相呈现明显变化。农田除草技术水平进步提高,综合治理技术较为配套,农田草害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种植方式的变化,农田杂草防除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必须采取新的治理策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1 “十一五”农田杂草发生概况 由于简化栽培面积的扩大,“十一五”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呈加重趋势,与 “十五”相比,呈现以下3个显著特点: 1.1发生面积有所增加 2006-2010年全省农田杂草年平均发生面积553.7万hm2次,比“十五”年平均发生面积531.7万hm2增加了22万hm2次,增幅达4%。其中水稻、小麦田杂草发生面积比“十五”分别增加10%和8%,油菜、棉花田杂草发生面积比“十五”均有所减少。此外,玉米、花生、蔬菜、花卉、草坪等作物因种植面积扩大,杂草发生面积有所增加。 1. 2发生密度不断上升 随着简化栽培面积的扩大,农田杂草发生密度不断上升,尤其是稻田杂草发生密度与“十五”相比上升明显。据苏州市普查,2009年水稻田单子叶杂草自然发生密度为365株/m2,比2005年的175株/m2增加1倍多,防除后平均密度为8.8株/m2,是2005年的1.6倍。防除后平均密度为13.5株/m2,略高于2005年的12.8株/ m2。江淮及盐淮地区,由于直播水稻面积扩大,特别是旱直播水稻面积扩大,杂草自然发生密度是“十五”的3倍以上。 1 .3田间草相发生变化 主要农作物田间草相与 “十五”末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稻田主要优势种杂草有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鳢肠、矮慈姑、水苋菜、节节菜、牛毛草、千金子、马唐等,特别是千金子、杂草稻、马唐等在里下河、江淮旱直播稻区发生范围扩大、程度加重。麦田主要优势种杂草有日本看麦娘、硬草、猪殃殃、荠菜、大巢菜、牛繁缕等,而早熟禾、菵草等在局部地区发生普遍。油菜田的主要优势种杂草有日本看麦娘、硬草、早熟禾、棒头草、猪殃殃、牛繁缕、繁缕、荠菜等,波斯婆婆纳、卷耳、野老鹳草等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 2 “十一五”农田杂草防除技术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农田杂草防除始终坚持走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相协调应用的路子,有效控制了农田杂草的危害。 2.1综合利用农业措施控草 2. l. l 大力推广有利于控草的轮作换茬措施。在油菜、蚕豆、蔬菜产区推行麦油、麦豆、麦蔬轮作。在油菜、蚕豆种植面积小的县,将小麦重草田改种油菜等阔叶作物。在棉花与水稻夹种区,推广水旱轮作。据统计,在近几年,全省轮作换茬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 2.1.2实施诱发灭草和深耕除草。水稻收割较早的地区,利用收稻与播种的间隔期,诱发杂草出土,进行机械或药剂灭草,消灭播前草。近年来,各地实施诱发灭草和深耕除草面积占三麦面积的30%—50%。 2.1.3精选种子,减少杂草发生基数。据统计,全省各地精选麦、稻种面积都占稻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明显减轻了杂草发生基数。 2.1.4清除田埂、沟边杂草、减少田间杂草种源基数。针对田埂、沟边杂草如麦田野老鹳草、泽漆、马唐曼延到田间危害的特点,各地都把田埂、沟边杂草的防除工作列为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采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克无踪进行防除,或采取人工清除。 2 .2充分发挥化学除草快速功能 2.2.1小麦田: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的小麦田,使用唑啉.炔草酸(大能)或炔草酸(麦极)或精噁唑禾草灵防除。以硬草、菵草为主的小麦田,使用异丙隆或高渗异丙隆防除。或使用唑啉·炔草酸、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于杂草出齐后施药防除。以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或氯氟吡氧乙酸与2甲4氯混配,或苯达松与2甲4氯混配,或唑草·苯磺隆(奔腾)等在冬前或早春施药防除。 2.2.2油菜田: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油菜田,使用氟乐灵与油菜播栽前3-5d对水喷雾,或用乙草胺于直播油菜3-4叶期、移栽油菜栽前或栽后次日对水喷雾。或用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于杂草杂草3-5叶期对水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油菜田,可用草除灵(好实多)于直播油菜6-8叶期、移栽油菜返青后对水喷雾。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油菜田,可用敌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都尔)于油菜播前或栽前对水喷雾。或用草除·精喹禾(油草双克)于杂草2-3叶期对水喷雾防除。 2.2.3棉花田:对棉花苗床,用噁草·丁草胺(水旱灵)适期对水喷雾。对棉花大田,于棉花移栽前后用噁草·丁草胺、乙草胺、氟乐灵、精异丙甲草胺等对水喷雾。或于棉花生长前期(杂草3-5叶)用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水喷雾防除。也可于棉花封行前用草甘膦,对水加防护罩进行定向喷雾。 2.2.4水稻田:以稗草、莎草为主的常规移栽田,于栽后3~5d用丁草胺、乙草胺等拌土撒施防除。稗草、莎草及阔叶杂草混生的稻田,于水稻移栽后用苄.乙、苄.乙.甲、丁.苄等拌土撒施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田,使用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拌土撒施防除。稗草、莎草及阔叶草混生的抛秧大田,于水稻立苗后用丁.苄拌潮细土撒施防除。以稗草、莎草为主的水稻田,用丁草胺于水稻立苗后以拌潮细土撒施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水稻田,于水稻抛后7~10d用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防除。稗草、莎草为主的机插秧田,于栽后使用丁草胺颗粒剂拌潮细土撒施防除。三类杂草混生的机插秧田,使用丁·苄于栽后7d施药防除。以阔叶草为主的机插秧田,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进行防除。对水直播稻田,用苄.丙草在经浸种催芽后的稻种播后2~4d对水喷雾防除。也可用二氯.苄于秧苗3叶期对水喷雾,喷药后1-2d复水。对旱直播稻田,用噁草•丁草胺(水旱灵)于水稻播种洇水后均匀喷雾防除。也可于秧苗3叶期排干田水后用二氯.苄对水喷雾防除。在水稻分蘖末期千金子发生严重的田,用氰氟草酯(千金)或噁唑酰草胺(韩秋好)对水均匀喷雾防除。对稗草严重的田,用五氟磺草胺(稻杰)对水喷雾防除。对莎草和阔叶草严重的田,用2甲4氯或苯达松防除。 3 “十二五”农田除草新情况及治理策略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十二五”农田草害治理工作必须针对新问题,进一步采取以优化化学除草技术为重点的治理新策略,以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3.l农田除草新情况 3.1.l药害事故频发。由于气候异常、使用技术不当等原因造成农作物药害时有发生。如2008-2009年度,苏中地区因多次强降温导致大面积小麦因使用异丙隆及其混配剂产生严重药害。因施药技术不当,近年来还多次出现二氯喹啉酸导致水稻产生药害的现象。 3.1.2草相变化复杂。耕作方式的变化以及除草剂的连续使用等,导致草相发生一定变化。如麦田、油菜田的早熟禾在部分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旱直播水稻田千金子、马唐、杂草稻等杂草迅速蔓延,棉花等阔叶作物田双子叶杂草呈上升趋势。 3.1.3杂草抗性上升明显。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某类除草剂,导致一些杂草产生一定的抗性,除草效果下降。据一些地区反映,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等对日本看麦娘,苯磺隆对播娘蒿,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等虽然用量加大,但防除效果在下降。 3.1.4防除标准过时。现使用的防除标准都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而目前由于草相变化、作物栽培方式变化以及杂草发生规律的变化,这些标准有的明显不适用。 3.2农田草害治理新对策 3.2.1进一步推广有效的农业措施。轮作换茬是控制草害严重发生的有效农业措施之一,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各类作物品种,从根本上减轻草害发生。加强健身栽培措施的应用,提高农作物竞争力,抑制杂草的发生。提高农作物播种、移栽质量,做到一种就管、一栽就管,促全苗、壮苗,提高自身竞争力。避免连续免耕播种,适当采取耕翻措拖,减少下茬杂草发生基数。 要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种植方式,机插秧难以推行的地区也要避免连续使用直播方式,以减轻杂草的发生。 3.2.2进一步优化化学除草技术 针对一些突出的草害问题,加大“安全、高效、经济”除草剂的筛选力度,提高控制水平。进一步完善现有除草剂的使用技术,特别要探明最佳用药适期,以提高控草效果,发挥除草剂应有的作用。建立化学除草技术体系,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建立稻麦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化除技术体系。加大对田埂、沟渠边杂草的防除力度,减少田间杂草种源,净化田园环境,减轻草害的发生。 3.2.3进一步完善草害预警体系。准确的草情预测信息是正确开展杂草防除工作的基础。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将草情监测工作纳入到系统测报内容中去,在杂草出土后,按时调查草情,定期发布预报,为适时防除提供服务。每隔2~3年,开展农田杂草普查,摸清草相变化特点,为及时改变防除策略和调整化学除草剂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3.2.4进一步开展防除指标研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的总体要求和当前主要农作物栽培方式,开展草害损失率测定,加强对主要农作物田杂草单项防除指标和综合防除指标的研究,为经济有效防除提供依据。 3.2.5进一步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定期开展除草剂使用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预防和控制除草剂药害的产生。逐步建立除草剂药害事故评估标准,为妥善解决药害事故纠纷提供依据。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