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示范,验证碧护对小麦抗冻害、干旱及病虫能力的影响,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新乡县七里营镇曹村麦田,该地块灌溉便利,土壤肥力中等,均匀一致,土质两合土偏粘,PH值7.0左右。种植品种为轮选209,弱春性品种,于2006年10月5日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0公斤,播种时用适乐时种衣剂1:500包衣。
2.2 供试药剂: 0.136%碧护wp(0.136%赤·吲已·芸)
2.3 试验处理:0.136%碧护3.5克/亩;
(2)空白对照。
本试验为示范试验,共2个处理,1个碧护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不设重复。碧护处理区面积为5亩,空白对照面积1亩。
2.4 施药时期及方法
于2007年1月23日喷药,此时正值小麦3-4片叶,有轻微冻害,叶尖发黄干枯。采用卫土牌16型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天气晴朗无风,日均温度8℃。
2.5 田间管理情况
从播种到收获共浇水两次,3月15日浇拔节水,5月5日浇灌浆水,播种前施底肥每亩尿素20公斤,3月15日每亩追施15公斤尿素;播种时采用适乐时种衣剂1:500包衣,于4月25日用40%氧乐果乳油每亩8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麦蚜。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后3天药害调查
药后3天,即2007年1月27日调查,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与施药前基本无差别,与对照区小麦生长无明显差别,说明该药剂对小麦生长无影响,无药害产生。
3.2 药后40天(小麦返青期)调查
3.2.1 抗冻能力调查:小麦播种至越冬(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底)结束,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有效积温较常年高出200℃以上,并没有明显的降温天气,小麦出现旺长现象,没有明显的冻害。3月5日出现倒春寒,气温骤降,降温幅度在15℃以上。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在播种偏早的春性品种表现明显。
3月10日在试验田调查,正值小麦返青拔节期,目测对照区小麦垄间黄绿相间,小麦枯黄症状明显,而碧护处理区叶片青绿,基本看不出枯黄症状。经5点取样调查,对照区与施药区都有不同程度冻害症状,但冻害程度差别十分明显,都是先从叶尖开始发展,由外向里叶片逐渐变黄,最后成枯白色死亡。对照区的叶片从上往下数,少数从第二片叶有冻害,大多数从第三片叶开始有冻害,冻害程度1-3级;第四片叶冻害更明显,冻害程度达3-5级;第五片叶大多已枯死,冻害程度5-7级。而0.136%碧护施药区,冻害从上往下数,极少数第三片叶开始有轻微冻害,大多从第四片叶有冻害,冻害程度达1-3级;第五片叶冻害3-5级(冻害分级按照表1下标准)。由表1看出,碧护处理区叶片冻害率达32.6%,较对照区的叶片冻害率58.3%少15.7%。碧护处理区冻害指数为7.3,较对照区冻害指数24.9少17.6。由以上分析说明,碧护处理区的小麦抗冻能力远远大于对照区小麦。
表1 小麦冻害程度及病情调查表
药剂 |
叶片冻害率 |
冻害指数 |
纹枯病病株率 |
0.136%碧护 |
32.6% |
7.3 |
6.8% |
ck |
58.3% |
24.9 |
10.2% |
3.2.2 病害调查
3.3 小麦穗期调查
3.3.1冻害调查
4月28日调查,正值小麦灌浆初期,由于小麦返青期冷害明显,小麦幼穗损伤,造成后期小麦穗期不同程度的冻害表现,穗轴两侧籽粒秕痩或没有籽粒,有的表现在穗上部,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下部,冻伤麦穗呈黄白色,在田间很容易看到。经多点取样调查,对照区冻穗率达3.2%,碧护处理区冻穗率为0.5%,明显低于对照区,较对照下降2.7%。
表2 小麦冻穗率及病情调查
药剂处理 |
冻穗率% |
白粉病 |
叶枯病病株率% |
病株率% |
病叶率% |
0.136%碧护 |
0.5 |
64 |
19.8 |
23.8 |
对照 |
3.2 |
72 |
25.6 |
34.5 |
3.3.2病害调查
由以上分析可知,使用0.136%碧护WP后小麦的抗冻能力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
3.4 测产调查 表3 各处理区产量调查表
处理 |
成穗率 |
穗粒重 |
千粒重克 |
亩产量千克 |
增产率% |
Ⅰ |
Ⅱ |
Ⅲ |
平均 |
Ⅰ |
Ⅱ |
Ⅲ |
平均 |
对照 |
36.8 |
34.7 |
34.4 |
35.3 |
37.5 |
36.4 |
38.6 |
37.5 |
41.2 |
463.6 |
- |
碧护 |
35.9 |
36.2 |
34.2 |
35.4 |
36.8 |
37.4 |
39.0 |
37.7 |
42.8 |
485.5 |
4.7 |
4 小结
由试验示范结果可知,0.136%碧护wp喷施小麦后,对小麦生无药害,且能明显提高小麦的抗冻和抗病能力,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小麦增产较明显,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