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曹涤环 沅江市农业局 徐逢春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红叶枯病、凋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也是造成棉花早衰早死的主要病因,许多棉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丘陵岗地和肥力较低的田块,发病更为普遍,更为严重。发病后叶片失绿,光合效率差,蕾铃脱落,秋桃少,已形成的大桃也品质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
症状识别。一般在蕾期始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严重时吐絮期成片死亡。发病时病叶自下而上、自外向内逐渐发病。初期叶片边缘稍带黄色,叶肉组织褪绿,以后便由黄变紫。叶质变厚、皱缩、发脆、捏在手里可喳喳发响。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引起萎蔫,枯落时茎秆顶端成干焦状。主根短而细,支根、须根的数量和长度显著减少,颜色深褐色,尖端变黑腐烂。后期病叶上多混生轮纹斑病和褐斑病,加速病叶的干枯脱落,甚至整株死亡。有时病叶脱落后仍然丛生赘芽,茎秆并不立即枯死。因为叶片过早枯死脱落影响棉铃发育,表现为上层棉铃结不住,中层铃小而不能吐絮,衣分下降,纤维品质和成熟度差,该病在久旱遇暴雨后,急性发作时则整株萎蔫,棉叶下垂,茎端生长点仍具活力,棉株维管束不变成黑褐色,这是与棉花枯黄萎病相区别的重要标志特征。
发病原因。1。棉田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磷、钾营养比例失调,植株生长荫蔽严重。棉田耕作粗放,棉根发育不良的发病重,尤其是在排水不良的棉田发病重。2。土壤缺少有机质,特别是土壤钾素含量低,在一些地区习惯把厩肥、人畜粪尿肥施于玉米、蔬菜地,而棉地以施尿素等化肥为主,很少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棉地缺钾严重。尤其在偏施氮肥后,棉地长势旺,造成棉地荫蔽,更易造成危害。3。高温干旱条件下,影响棉花对钾素的吸收。棉花对养分的吸收与土壤水分状况有关,7-8月棉地较长时间干旱缺水,会加速土壤钾素固定,影响植株对钾素的吸收,造成棉株体内缺钾。特别是在久旱后逢暴雨或连阴雨天气,土壤有效钾随水大量流失,棉株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更易造成该病暴发。4。抗虫棉对钾敏感,目前,我国各地大量推广抗虫棉或抗虫杂交棉,种植比例达到90%以上,而抗虫棉需钾量较大,对钾较敏感,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5。棉花连作。砂性重或耕作层过浅的贫瘠土壤,以及花铃肥施得不及时,棉株养分不足,尤以在缺钾棉田最易诱发该病。
防治对策。红叶茎枯病的发生与否,发病程度和环境条件关系较为密切,因此,通过改善棉花种植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此病的发生危害。其预防措施有:冬季平整深翻棉地,加深耕作层,足施有机肥料如河泥、塘泥、厩肥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保肥、保水能力,促使棉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稻棉轮作,以改良土壤,种植冬季绿肥,弥补有机质的不足。在干旱季节及时灌溉,实行科学、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尤其是注意施用钾肥等。其补救措施有:加强田间调查,有条件的地方可测定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以便在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6-7月)采取措施,及时抢救,防止病情发展。其补救措施一是控上促下,增强抗逆力。对长势较旺的棉花,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缩节胺2-3克或助壮素8-12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能有效地促长;对土壤板结的棉田,要及时中耕破板通气,增强通透性能;对地势较低的棉田,要随时注意疏理沟厢,促使棉根下扎;对实行双膜栽培的棉田,要立即揭去地膜,使棉根向纵深发展。二是追肥补钾。缺钾是诱发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主导因子之一。对于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施钾较少的两类棉田,每亩要增施钾肥10-15公斤,种抗虫棉的棉田,应适当多施。一可满足棉花对钾肥的需要,二可调整棉田肥料配比结构,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三是根外追肥。已发生红叶茎枯病的棉花,只要棉叶尚未枯萎,主茎生长点仍有活力,可用根外追肥快速恢复生育功能。每亩用腐殖酸活性液肥惠满丰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既快速供肥,也可改善土壤供氧状况;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802”,能加速细胞分裂,增强棉花自我调节能力;用快生10%SL每亩20毫升,对水25-30公斤喷施。喷施20.9%的速乐硼,每亩30克,对水25公斤,喷1-2次。四是及时灌水。及时灌水能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危害。据观察,及时抗旱灌水,常灌水的棉田发病轻;不灌水、迟灌水的棉田发病重,棉花伏旱高温季节旱象露头时,应及时沟灌2-3次,有利于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