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近年发生趋势、气侯条件和水稻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早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略轻于上年,发生面积约3亿亩次。其中,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主,发生面积约2.14亿亩次;病害以稻瘟病和稻纹枯病为主,发生面积约9400万亩次。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虫害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9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部分稻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7100万亩次;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游和华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100万亩次;三化螟在华南部分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 (二)水稻病害 稻瘟病在华南、江南、西南南部稻区中等流行,部分感病品种有偏重流行的可能,全国发病面积1600万亩;纹枯病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流行、局部大流行,全国发病面积7300万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江南稻区发病面积大于500万亩,西南稻区见病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预测依据 (一)境内外病虫基数 据专家实地调查,越南、老挝、缅甸等境外虫源地水稻生育期比常年推迟20-30天,当前大部水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营养条件仍然适合“两迁”害虫取食危害,这可能也是今年华南、西南南部稻区“两迁”害虫迁入时间偏晚、前期迁入虫量偏少、田间发生相对较轻的原因之一。华南、西南病虫监测点数据表明,大部稻区“两迁”害虫灯下始见期和迁入高峰期比上年推迟5-10天;迁入峰次明显偏少,多数监测点出现1-4次迁入峰;迁入虫量总体低于上年,但华南局部稻区出现亩蛾量1000头以上稻纵卷叶螟迁入峰。田间虫口密度低于上年,大部在中等发生指标以下。虽然目前“两迁”害虫发生总体轻于上年,但随着境外虫源地水稻逐步成熟收割,大量虫源将迁入我国,结合本地虫源不断繁殖,后期仍呈偏重发生态势。二化螟亩加权平均活虫数,湖南、江西、湖北为3000-4000头,四川、重庆、安徽为1000-2000头,满足偏重以上程度发生的虫源基数条件。稻瘟病在华南和西南南部早稻区局部已见病。 (二)水稻品种与栽插情况 今年我国早稻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栽品种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些品种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大部水稻品种抗病抗虫性不高,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流行。另外,今年南方大部稻区早稻栽插时间比去年略有推迟,目前云南南部早稻处于孕穗期,华南和江南早稻处于返青至分蘖期,下阶段寄主条件将更加适宜病虫发生和为害。 (三)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6月-8月除广西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东北东部初夏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的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有利于早稻病虫发生;主要多雨带可能位于黄淮、江淮地区,淮河流域、黄河流域下游、长江流域上游、珠江流域下游降水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降落和病害流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为7~9个,较常年(平均7个)偏多,增加了“两迁”害虫迁移区域的不确定性和细菌性病害的流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