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期发布了《201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建议应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减少吡蚜酮、烯啶虫胺在褐飞虱防治中的使用次数;部分地区应继续暂停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防治二化螟,暂停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棉铃虫。 1、稻褐飞虱。2010年,13省(自治区、直辖市)22地褐飞虱种群中,7地对噻嗪酮产生低水平抗性,15地产生中水平抗性;4地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16地产生极高水平抗性;1地对毒死蜱尚处于敏感状态,4地处于敏感性下降状态,6地产生低水平抗性,8地产生中水平抗性;4地对乙虫腈产生中水平抗性,1地产生高水平抗性;1地对噻虫嗪处于敏感性下降状态,2地产生低水平抗性,3地产生中水平抗性;5地对烯啶虫胺尚处于敏感状态,1地产生低水平抗性;11地对吡蚜酮尚处于敏感状态,1地处于敏感性下降状态。 在已对吡虫啉产生高抗至极高抗的地区,建议应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同时应限制吡虫啉在白背飞虱防治中的使用次数;限制噻嗪酮、乙虫腈、噻虫嗪、毒死蜱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上升;减少吡蚜酮、烯啶虫胺在褐飞虱防治中的使用次数,降低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2、灰飞虱。江苏、安徽、浙江3省5地灰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均尚处于敏感状态;1地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性下降状态,4地处于敏感状态;2地对吡蚜酮尚处于敏感状态,1地处于敏感性下降状态,2地产生低水平抗性;3地对毒死蜱产生中水平抗性,2地产生高水平抗性。应注意把毒死蜱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3、二化螟。江苏、湖北、湖南、浙江4省6地二化螟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中,浙江、湖南大部分地区供试种群对杀虫单、三唑磷已普遍产生中至极高水平抗性,应继续暂停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防治二化螟;限制毒死蜱防治二化螟的使用次数,注意轮换用药,防止其抗药性继续上升;减少阿维菌素防治二化螟的使用次数,延缓其抗性发展速度。 4、小麦赤霉病。江苏16地赤霉病菌株对多菌灵抗性监测结果显示,赤霉病菌抗药性存在遗传多样性,抗性群体以中抗为主。使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对抗药性发展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江苏省各地如遇发病适宜条件,均会造成抗药性赤霉病大流行。 5、麦蚜。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7省(直辖市)8地麦长管蚜种群对氧乐果、抗蚜威、吡虫啉均处于敏感状态;2地对啶虫脒产生低水平抗性,6地处于敏感状态。8地禾谷缢管蚜种群对氧乐果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状态;对啶虫脒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抗蚜威、吡虫啉处于敏感性下降至中水平抗性。监测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对药剂的敏感性在不同地点种群间的变化程度高于麦长管蚜。河北、河南、湖北种群对新型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均有上升趋势。 6、棉铃虫。7省(自治区)14地棉铃虫种群中,9地对辛硫磷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状态,2地处于低水平抗性,3地处于中水平抗性;2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低水平抗性,5地处于中水平抗性,6地处于高水平抗性,1地处于极高水平抗性;4地对甲氨基阿维菌素尚处于敏感状态,6地处于敏感性下降状态。在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高至极高抗药性的地区,应暂停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棉铃虫,限制辛硫磷防治棉铃虫的使用次数,注意轮换用药,防止其抗药性继续上升;减少甲氨基阿维菌素在棉铃虫防治中的使用次数,降低抗药性风险。 7、棉蚜。河北、湖北、江苏3省3地棉蚜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极高水平抗性;对氧乐果、啶虫脒处于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处于中水平抗性。应注意采取限制使用次数、轮换用药等抗性治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