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农业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研讨会,会议要求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江苏等14个南方省(区)联防联控该病,力争将华南、江南等重发区病丛率控制在3%以内。 与会专家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传播的恶性病毒病,由于传毒介体发生量大面广、田间毒源扩繁能力强、杂介体传毒与水稻易感期吻合程度高、稻作制度复杂适宜发生流行,病害在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江南单双季稻混杂区发生形势异常严峻,西南单季中稻区流行风险显著增加,长江中下游、江淮单季晚稻区潜在流行风险加大,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影响不可低估。预计,2011年早稻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在华南、江南稻区严重发生,西南稻区重发面积进一步增加,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发病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以上,需实施治虫防病预防控制措施的面积约1.2亿亩次。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病虫害防治室主任朱小源研究员提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一旦发生流行,造成产量损失不可逆转,各地必须积极预防,一方面要因地制宜落实中晚稻集中育秧、覆盖防虫网阻隔传毒,及时拔除病株并移苗补插、降低田间毒源基数,合理推行杂交抗病水稻品种;另一方面,要切实抓住播种期至分蘖期这一关键时期,及时科学治虫防病,具体措施有:一要落实药剂浸种和拌种处理,或秧苗三叶期喷施杀虫剂加抗病毒剂预防保护;二要打好移栽“送嫁药”或采取内吸性杀虫剂浸秧;三要根据返青期至分蘖期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和带毒率检测结果,喷施速效和持效杀虫剂以及抗病毒剂,预防病害发生,降低流行风险。 |